涵元塔:借地建塔400年傳奇

在距今388年前,一位揭陽傳奇知縣到任後的第二年就在榕江對岸潮陽縣“借地”倡建涵元寶塔,後有縣誌記載當時建此塔是爲“以增形勝”。

所謂“以增形勝”,大概就是添一道風景的意思。但從當時的潮陽縣借來了地建起古塔後的近400年裡,被賦予諸多傳奇色彩涵元塔成爲了潮汕歷史人文鼎盛、地域友好的見證,被譽爲“巍然嶺海一巨觀”。

作爲潮汕地域友好的見證,在大約80年前再次組織大修涵元塔的也是另外一位揭陽縣長。如今因爲潮汕行政區劃調整,涵元塔已是汕頭潮陽的文化保護單位,失修的涵元塔再次牽動了榕江兩岸特別是揭陽民衆的心。

2014年7月被雷電擊落的塔頂葫蘆。許瑞陽攝

●許端陽 吳文加

■時空透視

一位傳奇的知縣:馮元飈

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管轄的揭陽縣榕江對岸的古潮陽縣。也就是說,馮元飈提議在別人的縣域內建一座塔。

揭陽縣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在古揭陽的歷史之中,有一位傳奇的縣令,叫做馮元飈。

馮元飈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一個浙江人,在明熹宗天啓六年(公元1626年),馮元飈任揭陽知縣,走馬上任的時候,納了一名年僅14歲的揚州姑娘黃月容爲妾,並攜來揭陽任上。月容聰慧美麗,成了馮元飈的得力助手,甚得寵愛,卻爲馮元飈的元配蘇氏所不容。4年後,月容不到18歲,被蘇氏用毒酒害死。馮元飈很是悲痛,爲月容在黃岐山上擇地而葬。

這就是今天廣爲傳唱的潮劇《剪月容》,也是位於揭陽名山黃岐山的月容墓以及被潮汕人民廣爲傳頌的奇女子黃月容的故事由來。馮元飈在揭陽留下的,還不只是這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他在任時主持修建的進賢門,在近400年後仍然是如今的揭陽文化地標,除此之外包括韓祠、五賢祠等也都是在他任上修建的。

當然,擱在今天來看馮元飈重教興文的“痕跡”,就不得不提他倡導修建的涵元寶塔——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管轄的揭陽縣榕江對岸的古潮陽縣。也就是說,馮元飈提議在別人的縣域內建一座塔。

《揭陽縣誌·卷一》記錄了這件事:“涵元塔,去縣二十里,在縣之巽方潮陽縣客埠山上。天啓丁卯(即天啓七年,公元1627年)知縣馮元飈倡,闔邑紳士鑄建,以增形勝。”

“以增形勝”的大意就是增添一道風景。從縣誌字面上看,知縣馮元飈此舉有點“造景”的本意,但後來民間對這個塔的故事的描繪,讓這座塔有了各種神秘和傳奇的味道。

一座傳奇的寶塔:涵元塔

有人說在揭陽縣內的漁湖看涵元塔所在小山,形如龜,建成此塔後如定海神針震住了到榕江北岸禍亂惡龜,從此北岸古揭陽縣內物阜人豐,經濟發達。

涵元塔現坐落在汕頭市潮陽區金竈鎮港內村龜山之上。

如今在榕江兩岸也流傳着很多建涵元塔的故事。相傳在涵元塔將建時,揭陽知縣馮元飈除上報朝廷申請撥款外,還在縣中財政籌措,同時發動羣衆捐錢捐物。經過一番努力,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唯有兩件大事尚未解決:一是木材,二是麻繩。據傳,僅扎一條直通塔頂的用木材和麻繩造就的坡路就長達數裡。當時,馮知縣請來兩位近鄉大戶,敦請他們各認一個項目。其中一位大戶心想:木材貴、用量又多,我何不搶先一步認包麻繩,麻繩價格便宜,又是本地所產,遂搶先認下了麻繩。誰知道結局竟是認包麻繩的大戶損失慘重,認包木材的大戶損失不大。因爲麻繩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更換,在塔竣工後又全是一堆廢料,不能回收;而木材則不用更換,在塔竣工後依然成批成材回收,只有少量損耗。如今在當地,老人還會用當年關於涵元塔的傳說教育孩子不要貪圖眼前利益。

知名歷史老師袁騰飛也曾在微博上講過一個涵元塔施工的故事。據說在涵元塔建成後,人們發現塔身向東南略斜,於是便紛紛嚴詞指責工頭施工有誤。然而,工頭卻笑笑回答說:“在此平原地區塔高招風,這裡由於東南風很大,所以三百年後這座斜塔一定會被東南風吹正。”當然,後來的涵元塔一定是筆直聳立的,所以翻看這個修建的傳說,也給涵元塔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史載,涵元塔一直到崇禎庚辰(即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纔在知縣張明弼與士紳的努力下完工,前後共花了13年,最終建成了一座高43.4米的塔。

建成後,倡建人馮元飈在地方誌上留下的“以添形勝”的初衷就有了別樣的解釋。例如,有人說在揭陽縣內的漁湖看涵元塔所在小山,形如龜,建成此塔後如定海神針震住了到榕江北岸禍亂的惡龜,從此北岸古揭陽縣內物阜人豐,經濟發達。

當然惡龜之傳說頗有迷信的色彩。可說起來巧的是,在涵元塔動工之前,潮汕地區科舉考試罕有中榜,偏偏在涵元塔動工次年,就有“潮州後八賢”之稱的郭之奇、黃奇遇、宋兆禴、辜朝薦、陳所獻、樑應龍六人同榜考中進士。這個“巧合“使涵元塔的興建有了別的解釋——說其按照“文峰塔”樣式所建,建成後助長了潮汕文風。這個傳說一直到今天,以致在近年每逢重要考試,還有潮汕家長前來此處拜塔,希望讀書上學的孩子能夠“沾點文氣”。

涵元塔失修牽動榕江兩岸民衆

有趣的是,即便涵元塔已經是汕頭潮陽的文物保護單位,榕江對岸的揭陽人對於這座塔的現狀一樣保持了高度的關注。這其中,還不乏官方的動作。

不管傳說如何,古塔所在榕江兩岸——在數百年裡從古揭陽古潮陽,一直到今天都保持着密切的往來聯繫——在如今的汕頭潮陽龜山附近,就有渡口與對岸的揭陽漁湖保持聯繫。據金竈鎮文化站站長許楚鴻介紹,著名的潮劇唱段《桃花過渡》的故事原型便在這裡發生。

在近400年前由揭陽到潮陽借地建塔,時光跨越到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揭陽縣人再次組織了對涵元塔的修繕。根據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立於塔前的《修涵元塔記》記載,當時,在時任縣長謝鶴年的主持下,與揭陽的士紳組成董事會,修好了揭陽的黃岐山塔。此時,有人提到原來爲揭陽所建、已有300餘年歷史的涵元塔“將近廢墜”。光是有據可查,涵元塔在數百年間便遭遇了“明崇禎十四年5.75級”、“清光緒二十一年6級”和“民國六年6級”、“民國七年7.25級”四次大地震以及歷代數十次大颶風,雖仍屹立,但是存危。

在得悉這個情況後,謝鶴年牽頭與衆士紳一道,花了兩千多銀元僱用工匠、購買材料,用兩個月時間將涵元塔修繕一番,至於修繕情況,碑記中並無提及。但在碑記一側的石碑上,謝鶴年留下了“卓然不羣”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尤其是“然”的四點寫成一橫,與“不”字起筆一橫相映,爲書家讚歎。

1991年潮汕分市,這是潮汕地區一次行政區劃大調整。在那之後,榕江爲界,涵元塔所臨的榕江兩岸變成了汕頭市與揭陽市兩地地界。

儘管涵元塔歷史悠遠,但成爲文物保護單位卻是到了1992年。在潮汕分市後,涵元塔也從原本揭陽的“漁湖八景”之一,變成了汕頭潮陽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的名勝古蹟。

儘管有過大約80年前的那次重修,但在近年來,隨着接連遭受雷擊等自然災害影響,涵元塔的情況每況愈下。大約二十年前,塔廊開始斷裂甚至脫落。而在2014年7月一次雷擊中,壓在塔頂、重逾百斤的銅葫蘆掉落下來。涵元塔漸危。

有趣的是,即便涵元塔已經是汕頭潮陽的文物保護單位,榕江對岸的揭陽人對於這座塔的現狀一樣保持着高度的關注。這其中,還不乏官方的動作。根據公開的媒體報道,2009年7月8日,由揭陽市人大常委會牽頭、有關部門組成市中心區文化自然資源保護規劃專題調研組就曾到過涵元塔進行過調研。

■未來展望

探討古村落整體保護可行性

近年來,古建築尤其是文物的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負責涵元塔日常具體管理的港內村,便是這麼一座古村落。據村史記載,這座村可追溯到宋代,歷史悠久。歷史上,這座村因臨榕江而以漁業爲主。而今,隨着榕江漁業資源減少,港內村多以種植果樹,尤其是香蕉爲主。港內村所在的金竈鎮正以出產水果而聞名潮汕。

針對古村落保護,以古村保護與活化爲使命的非營利公益型社會組織——古村之友提出了在原生態保護,發掘、保護和發揚文化的基礎上,以“接軌互聯網+旅遊+農產品+文創基地”,植入新產業的可行性方案。

古村之友在潮汕地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最早關注的就是涵元塔。因爲如果涵元塔得到了修繕開發,將會是很好的旅遊資源,連同經山古寺與港內古村一道,將可能打造成爲一個有示範意義的文化旅遊景點,同時可以將香蕉這樣的水果作爲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銷售……

筆者在涵元塔所在的鎮、區採訪時也獲悉,對於涵元塔的歷史文化價值是有共識的,也曾有過修繕的想法,但苦於經費短缺等各種原因,涵元塔的修繕工作暫無實質性進展。

而潮汕古村之友的一位成員則告訴筆者,可以考慮當地實際,建議將涵元塔的修建復原工作納入潮陽區的“鄉賢反哺”計劃之中,以鄉賢的力量來把這座潮陽的古塔修好,作爲潮陽申報“千年古縣”的一個亮點。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講師李哲揚認爲,就其建築單體本身而言,涵元塔是潮汕地區明代砌體結構建築的一個重要案例,爲研究潮汕磚石古塔的建築技術與藝術,提供重要的實物依據。從建築屬性與營造意匠而言,它是一座風水塔,鎮守揭陽榕城東南方之水口,加強其關攔之效,“以壯一方之勝”。李哲揚說,涵元塔不僅是區域建築史的重要案例,同時是研究潮汕區域社會史的重要材料與佐證。“建築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揭陽、潮陽二邑同氣連枝,兄弟和睦是潮汕傳統美德,我願意樂觀的相信大家能夠齊心互助,共同守護先輩留下的珍貴遺產。”

■記者探訪

塔身危墜 古韻猶存

10月22日,從潮陽棉城馳車40公里,來到潮陽區金竈鎮港內村內,在村道兩側的香蕉林內穿梭,村道的拐角處,藍天下高聳的涵元塔映入眼簾。

登塔先要經過山腳下的經山古寺。陪同筆者前往探訪的金竈鎮文化站站長許楚鴻介紹說,經山古寺由潮汕負有盛名的大悟祖師創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比涵元塔的歷史更爲久遠。跟涵元塔一樣,經山古寺也已破舊,目前正在進行重建。

龜山的海拔不足30米,從山腳到塔腳的臺階數目不多,不到兩分鐘便可從山腳到塔腳。但到涵元塔的山路,還有賴經山古寺的師傅定期組織善男信女清理灌木雜草,才能保持通暢。

近日,筆者來到塔腳,只見塔門緊閉,塔門上掛着牌子,註明“危塔勿近,禁止入塔參觀,違者後果自負”。或是爲了防止有人強行撬鎖進入,塔身周圍還加圍數圈掛有梵文布片的綵帶,從外面拴住鐵門。

可以發現,整座塔的基座全部由精製巨石建築而成,塔呈八角形。塔的第一層也是由大小相仿的石塊壘砌而成。第二層至第七層則是由青磚築成。如今,在塔身的磚石縫隙中,各種草木恣意生長。

在塔的基座側面,筆者注意到,還雕刻有各種動物形態的圖案,共23幅,形象逼真,造型優美。據許楚鴻介紹,類似的石雕在塔內同樣存在,且爲數不少,爲此他還特意爲筆者找到了自己多年前在塔內拍攝的照片。另外,據他介紹,在涵元塔塔內還設有螺旋形的石階,可以登至塔頂層。塔的每一層更設有環繞的塔廊,可供遊人駐足眺望塔下風光

如今的涵元塔四周被雜草和樹木團團圍住,遊人到此也是大敗遊興。因爲無法登高望遠,僅能從塔身東側一處樹隙間窺得榕江一角,而對面漁湖鎮也是清晰可見。但在十餘年前卻不是這樣。2003年7月來考察涵元塔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老師李哲揚就記錄下了當時的感覺:“於下游遠望,榕江滔滔,四面開闊,龜山俯於江岸,涵元塔聳立其上,遠處依稀可見黃岐山影。人工結構配合山川形勝,呼應和諧,風光壯美。及至登臨龜山,並攀上寶塔,更歎服於古人的匠心與技藝。”

如今的涵元塔本身損壞的程度也較爲嚴重,塔身多處出現了較大面積的損壞,情況不容樂觀。就在去年,受強颱風天氣的影響,塔尖的銅質葫蘆再次受到了雷電的致命破壞,徹底從塔頂脫落。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