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中美相處之道的構建——「去制裁」(庚欣)
圍繞香港特首李家超以被美國製裁之身,能否收到美方邀請並順利參加APEC,美國國會早已經動作連連。(示意圖 Shutter Stock)
中美關係從上世紀70年代上海公報時期開始,就具有元首引領、「高來高去」的特徵,與中日關係「人民外交」爲本的模式有明顯區別。至少可以說,「高層互動」是中美關係的主要引領,當然也是構築「中美相處之道」的核心內容。而今年上半年中美關係的主要話題,恰好都是與高層互動相關聯的。
從年初布林肯以「氣球事件」爲由推遲訪華,到6月初香格里拉會上,中美防長禮貌握手但「會而不談」,再到近日中美就布林肯訪華日程表態的時間差,直至6月14日秦剛與布林肯通話後,時隔近8個小時才予以公佈。進而,還會有雙方各部門首長的互動,乃至元首會等,最後到年底,還有美國安排邀請、接待中國大陸與港澳臺代表赴美參加APEC峰會之互動,幾乎都屬於「高層互動」範疇,而且大多與「制裁」、「反制裁」或「去制裁」等概念相關。
其實,圍繞香港特首李家超以被美國製裁之身,能否收到美方邀請並順利參會,美國國會早已經動作連連,甚至可以預估,今年下半年中美關係的主要困難,很可能是圍繞美方如何對待被美國製裁的如李家超赴美參會展開?中方將如何有效對應美國的「制裁」以及後續效應?
近年來的中美關係,確實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在經貿領域的制裁和反制裁、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脫鉤與反脫鉤,在軍事領域的挑釁和反挑釁(例如「臺灣問題」)等,美國一直以一種霸道的強權模式,動輒以自己的「實力地位」啓動單邊制裁和打壓,常常全無道理規則可言。近來,針對與中國高層互動方面,這種強權表現的尤爲突出。今年年初,美方就以一個「氣球事件」小題大做,並以此爲由,單方面推遲布林肯訪華,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我行我素的「單邊制裁」。到香格里拉會上,本來連拜登都表示對李尚福部長的制裁應該取消,但美方就是刻意不做,而以一種「強按牛頭」的方式,既要羞辱你,又要求你與他會談、討論他關注的話題。結果中方讓他們碰了一個軟釘子,實際上是採取了一個有分寸的「反制裁」,以僅限防長「會而不談」同時在商貿等其他領域與美重啓對話,在香會上也與各國開放交流的方式,獲得了大家的好評,各國也都不同程度地對中國表示善意、對美國的蠻橫表示了擔憂和不滿,例如澳大利亞總理在香會晚宴的主旨演講,新加坡防長、印尼防長等以及並未參會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日本外相林芳正等就對華政策的表述(呼籲正確對待中國等),對美國形成了壓力。我甚至大膽猜測,香會內外的正面聲音,可能對美國的對華策略產生了一些積極的影響。這也是構築「中美相處之道」的有益摸索。
現在,人們都在關注今年11月美國將如何對待中國大陸與港澳臺代表赴美參加APEC峰會,尤其是香港特首李家超先生以及團隊很多人,都在被美國製裁的名單裡面,那麼美國會不會正常地發出邀請,即使美國發出了邀請,中國政府也一定會仔細評估,做出妥善對應。如果美髮出邀請而又不在制裁問題上有所緩和,或者是做出一些正面姿態的話,那麼中方會不會參加?從李家超5月31號的表態來看,他可能與香會上國防部部長李尚福的對應方式有所不同,因爲李家超明確說,他如果接到邀請,就會根據「APEC的規則以及習慣」,去參加這個會議,這個態度就是一個很正面,很開放的態度。但是後續伴隨中美關係層級更高的比如說布林肯,甚至到元首級的互動中,如果出現一些負面的和不愉快的情況時,一定會影響到APEC的舉辦,不僅李家超能否成行還要打一個問號,而且中國到底要不要參加這個會?都可能會成爲問題。
可見,中美關係今年下半年可能會圍繞一個「制裁」和「反制裁」,或者叫做「制裁」與「緩解制裁」的題目展開,香港被制裁的人比較多,都需要有所準備。我們面對美國的「制裁」等,有兩個選擇:一是「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制裁,那我們就「反制裁」,像俄國基本就是採取這種強硬的方式。其實我們也專門公佈了「反制裁法」,這些都是可以理解、可以討論或者說可以選擇的。但是,還有一種更高級、或者說是更加成熟的選擇,就是選擇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不隨美國起舞,而是以一種以我爲主、以正壓邪的方式,以一種降解矛盾化解危機的方式,而不是用危機來對抗危機的方式。其實,在現實中,常常需要這軟硬兩種方法相結合,但是有一個以哪種方式爲主的問題,這是一個我們要面對的、既現實又重大的課題,也是構築「中美相處之道」的題中應有之義。(作者爲深圳廣電集團時事評論員)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