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基於《臺灣政策法》意圖探析中國對美外交博弈方向(張東寧)

(圖/新華社)

美國參議院部分議員利用三權分立的國內政治結構,以推動《臺灣關係法》過關的方式繞過白宮和外交部門推進臺海戰略清晰化,既是在國內營造政治議題迎戰中期選舉,也是在國際社會塑造有利於己的國際形勢。首先,4年45億美元軍事援助,對內可以塑造議員對華強硬的政治形象,示好軍工產業,在美元指數高企的情況下,爲相關就業、資源、訂單提供穩定外部環境;對外完善對臺軍售合法化,完善東亞軍售市場,提升第一島鏈代理人軍事能力。其次,嘗試爲駐臺機構 「正名」、將人事任命等同大使級別的建議,都是意圖觸及中國紅線的舉動,而且可以因爲任命週期的存在,成爲國內外長期炒作話題。最後,超越小布希政府立場,明確提出臺灣「應該像被指定爲主要非北約盟友那樣被對待」,就是繼北約框架由西歐向東歐擴展之後,再從日本和韓國南移至臺灣海峽,臺灣問題烏克蘭化的影子隱約可見。

在裴洛西訪臺和大陸軍事行動突破臺海中線的背景下,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仍舊推進《臺灣政策法》及其修正案,就是想以反覆觸及中國政府紅線的方式,摸索構建新的臺海和對華戰略。法案及其語調略顯緩和的修正案本身證明,美方認爲中方紅線具有韌性,想用國內動作繃緊韌性而不是直接突破。就其意圖來看,想以臺海局勢緊張增加對華戰略砝碼,下限爲擾亂中國發展節奏,上限爲臺灣問題烏克蘭化,目的在於競爭中勝出。

就《臺灣政策法》推出的時機來看,裴洛西訪臺造成的影響顯然沒有達到美國國會某些議員的預想,因而在繼續試探,尋求擴大影響。對於中國來說,對方的意圖沒有達到,自己的底線也沒有被摸清,恰是值得利用的間隙,可以並行使用戰術和戰略應對。在戰術上,應該極度重視。正如中國駐美大使秦剛8月曾警告,若《臺灣政策法》過關,中美關係將面臨瓦解。王毅在9月23日會見布林肯時強調,臺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以嚴重關切的底線準備和表態,繃緊對方的試探神經,緩和己方的紅線韌性,轉移壓力,力爭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在戰略上,應該相應輕視。中美競爭,時間在我們一邊,但空間在美國一邊,只有沉着冷靜的不被搞亂髮展節奏,才能將時間換爲空間,才能讓美國感受到緊迫,忙中出亂。如若美國沒有時間和空間將臺灣問題烏克蘭化,兩岸統一便可提上日程。(作者爲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