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中國經濟困境比預期更大(易憲容)

無論是世界銀行,還是一些國際投行的分析,認爲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不樂觀是大概率事件。(圖/澎湃新聞)

在國務院一攬子救濟經濟舉措推出後,政府官員一直在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完全有信心克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超預期變化,確保經濟平穩健康持續發展,因此,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基本上可以達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規劃的目的。但是,無論是世界銀行,還是一些國際投行的分析,認爲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不樂觀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有分析認爲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只能在3%左右。

不過,就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來看,如果僅是強調財政補貼的汽車和家電銷售的一次性的短期行爲,只是強調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專項投資,要保證今年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並非易事。因爲,當前中國經濟所面對的國內外環境與任何時候都不同,都要嚴峻十分。

首先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與衝擊問題。儘管當前中國官方宣佈縮短入境隔離天數,集中隔離天數由14天減半爲7天,再加上居家監測3天,及一些防疫措施有所鬆動,但動態清零的基本原則並沒有改變。在這個基本原則下,爲了自保及防疫過程中的利益鏈,地方政府官員肯定會在新冠病毒的防疫上層層加碼。再加上從過去幾個月經濟來看,變種病毒Omicron難以完全受控,預計下半年仍然會有城市被封控,仍然可能有佔GDP5%至10%的經濟活動在下半年維持部分封鎖狀態,這只是比4月高峰時期的佔GDP25%的經濟活動被封鎖有所回落而已。

其次,2021年導致當前不少行業大幅度收縮的監管紅線並沒有消失。雖然有跡象表明,政府對平臺經濟審查似乎有所放寬,例如滴滴在電動車領域的新投資,有關螞蟻集團IPO正在計劃啓動等,但是政府對2021年的平臺經濟反壟斷的政策根本上就沒有認真反思,沒有去研究與分析2021年平臺經濟反壟斷的舉措對整個經濟造成多大的影響與衝擊,及對平臺經濟負向影響有多大。在這種情況下,既無法把握平臺經濟的本質特徵,並以此爲依據調整對平臺經濟反壟斷的監管思路及政策,也無法迅速重建平臺企業的信心。這無法讓平臺企業成爲穩經濟增長的動力,反之不少大型平臺企業的收縮還在持續中。

再次,對於5月的經濟資料,多數市場分析都會認爲,隨着疫情緩和,及政府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出臺,中國經濟呈現恢復的勢頭,工業生產恢復正增長,基建投資、出口等指標均有顯著改善。這些分析都會強調的,儘管以同比看,許多資料都處於負增長的狀態下,如房地產及社會零售總額等,但是以環比看,5月資料要好於4月資料,這表明經濟處於復甦好轉之中。

但實際上,如果4月資料處於一個極低水準,僅從環比看5月上升一點也是意義不大的。比如,上海市工業總產值,4月是負61.6%,5月是負28.3%,看上去5月的負增長小於4月,但上海的經濟形勢仍然處於十分嚴峻態勢下。可以說,當前整個中國的經濟形勢基本上是處於這種狀態下。對此,支撐中國經濟增長最爲重要的兩個方面(房地產市場及社會零售總額)就可看得十分清楚。

就中國房地產市場來看,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投資下降3.0%。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31.9%。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3.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8.1%。商品房銷售額下降31.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4.5%。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5.8%。其中定金及預收款下降39.7%;個人按揭貸款下降27.0%。也就是說,從房地產的這些資料來看,儘管以環比看,5月是比4月要好,但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一直在下行,甚至於負增長,到了5月負增長幅度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還在加大。甚至於到6月,這種趨勢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比如,有資料預測,6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預計環比增長21%,同比則預計會下降41%。如果2022年房地產銷售負增長30%,其全國銷售金額就要少增5兆元,佔2021年GDP達4%以上。

可以說,202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的嚴峻性一點都不可低估,5月份並非是房地產市場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可以看到,儘管今年以來地方政府樓市鬆綁政策不僅出臺得十分頻繁,而且無奇不有。據克而瑞統計,截至5月24日,全國已有134個城市累計出臺了223次樓市調控政策。這不僅在四限(限貸、限購、限價、限售)全面鬆綁,更是利率下調、首付降低、稅費減免、財政補貼、房票盛行等,甚至於以小麥、大蒜等農產品抵首付。各地房地產開發商推出的各種花樣的促銷政策,儘管實際效果會十分有限,但凸顯了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的嚴峻性,即推出了這樣多刺激住房需求的政策,但還是無法啓動當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何也?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全國性的住房過剩、3年疫情居民收入下降及就業機會減少,房地產商暴雷無法交房、人口結構的變化等,不過,可能最爲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城市房價急劇下跌。很簡單,在一個以投資炒作爲主導的房地產市場,一旦房價下跌,投資者預期購買住房是無利可圖,投資者不僅會退出房地產市場,而且也會拋售手中的住房,並讓整個市場的房價上漲預期出現全面逆轉。

房地產上漲的預期全面逆轉一定會讓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全面惡化,以往刺激住房需求的政策難以產生效果。所以,最近有不少城市紛紛出臺限制房價下跌(房價下跌只能限制在15%以內),目的就是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預期逆轉。不過,這種住房限價令更是會讓住房需求急速萎縮,投資者遠離市場,消費者則還是無支付能力進入市場。而市場的需求突然減少,房地產開發商又無法通過價格機制來調整市場供需關係,這樣,困境中房地產市場的球拋到房地產開發商手上,這則成了房地產市場重新啓動的障礙。

可以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能夠啓動,中國經濟形勢想好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那些經濟比較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及東北地區更是如此。GDP增長同樣如此。而這則是判斷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最爲重要的切入點,也是政府爲何又重新把房地產作爲「穩增長」重要舉措的關鍵所在。

就居民消費情況來看,在美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在70%以上,儘管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不是美國這樣高,但其重要性一點都不可低估。就當前國內居民的消費而言,在近3年的疫情衝擊之下,線下線上的消費都表現爲復甦乏力。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繼4月社會零售總額降幅達到11.1%之後,5月仍然是6.7%的負增長。從分品類看,多數商品類(特別是可選品)仍處在負增長區間,汽車、服裝、金銀珠寶、傢俱、家電等品類降幅均超過10%;餐飲收入改善不大、同比跌幅在20%以上,反映接觸性聚集性消費恢復不力。此外,從線上零售情況來看,其表現同樣十分乏力。4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跌幅一度超過2020年初,5月伴隨物流運輸修復纔出現反彈。更爲明顯的是,線上618購物節,居民同樣反映十分冷淡。與往年的火爆情況比完全不同。

其原因,這不僅在於受疫情的衝擊及影響,讓居民的可選擇消費商品及方式減少,消費意欲減弱,更大在於絕大多數企業經營上困境或是居民工資水準降低,或是就業機會減少,讓絕大多數的居民收入水準降低導致沒有能力消費,特別是對那些低收入居民來說,他們根本無法享受抵扣稅減免優惠,也無能力享受購車補貼優惠,推出的許多經濟復甦的財政政策根本無法在他們身上體現。

再加上面對當前這種疲弱的經濟,許多居民的市場預期全面轉弱。比如,今年1-5月居民新增貸款1兆3318億元,是近10年來新低。其中,短期貸款僅爲1927億元,創2009年以來新低,反映居民消費金融需求薄弱;中長期貸款,主要是以住房按揭貸款爲主,只有1兆1433億元,是2016年以來新低。2022年2月、4月中長期貸款均爲負值,更是歷史上首次出現情況。也就是說,居民意願通過融資模式進行消費及進入房地產市場,如果居民趨勢性地收縮槓桿,對消費的負向影響肯定是巨大的。比如,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居民部門槓桿率由接近70%降至2015年的60%以下,其後日本經濟就無法再振興。

可以說,2022年中國的經濟形勢,受新冠疫情防治、政策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平臺經濟收縮、房地產市場啓動困難、居民消費意願疲弱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國際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增加,中國經濟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可能會比預想中的要大。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不太樂觀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企業和居民對此應該有心理準備。

(作者爲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