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社會浮現利於統一的論述與因素(戚嘉林)

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踏入政壇10年,首次選舉失利,雖暫時失去舞臺,但預料柯文哲仍會扮演主炮手鍼砭時事。圖爲柯文哲支持者13日關心開票情形。(趙雙傑攝)

2024年大選,藍綠白三陣營,造勢拜票,文宣訴求雖然激烈,臨到最後仍就是「統獨之爭」。統獨之爭遠遠覆蓋了貪腐與性醜聞,因爲統獨走向關係到兩岸未來是和平與非和平的選擇。

結果不出所料,綠營得票558.5萬票/得票率40.0%、藍營得票467萬票/得票率33.5%、白營得票369萬票/得票率26.5%,藍白6成民意,因藍白破局敗北。破局原因,本人直覺感受當系柯文哲有鴻鵠之志,欲爭大位立功業於兩岸所致。

這次大選是臺灣未來轉折點的一次選舉,因爲就大環境而言,大陸因國勢崛起,美國對華從不屑憂心,到憂華崛起威脅其全球霸權,而對華發動全球全方位的遏制,並且發牌以臺製中,形成全球百年未有變局。與此同時,大陸刻骨銘心奮鬥崛起的武備成就,是75年來首次使武力統一臺灣具有可行性。其三,兩岸已經分裂75年,大陸民意不可能讓兩岸分離一代一代傳下去。因此,使臺灣社會也首次感受統一是歷史的必然。

故此次大選的「統獨之爭」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透過媒體的密集報導,也提高了臺灣社會對兩岸問題的認識。因此,在這樣的氛圍下,身爲臺灣統派,從統一大業的視野,觀察到幾個新生論述,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中華民國(憲法)災難論」,它開啓了對「中華民國」存在意義的熱議,這在意識型態上是具有跨時代里程碑的意義。因爲以往,國民黨有「中華民國」建國的法統包袱,國民黨和民進黨也都要借「中華民國」體制經由選舉執政,包括政體的運行,在此政治默契下,無人敢於啓齒。但是展望未來,兩岸統一的前題是「中華民國」不再存在。所以依邏輯推理,就統一而言「中華民國」是災難性的存在,故賴清德提出的「中華民國災難論」,是有其邏輯基礎,因而未見民進黨文宣或側翼的抨擊。

二、「一箇中國認知論」,民衆黨候選人柯文哲接受訪問,表示「世界主流不認爲有兩個中國,後面不必談」。其實柯文哲早在2015年3月30日就曾表示「事實上,在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爲有『兩個中國』,所以『一箇中國』並不是問題」。如此紮實公然的「一箇中國認知論」,居然沒有掀起遭批判其爲賣臺的浪潮,反而仍有369萬年青選民的認同,體現臺灣社會新生代對「一箇中國」是有其務實的認知。

三、「特首選舉論」。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反覆再三公然表示,反對大陸介選,並稱賴蕭敗選侯康勝選,則這次大選就是選舉「特首」。此一論述是首次將臺灣大選與「特首選舉」掛鉤,未見藍綠白三陣營的大肆抨擊,且未遭致臺灣社會的大力反彈,好似「侯康配」勝選就是「特首」試點選舉,好似形同認知日後統一「臺灣特首」就是經由這樣的選舉產生。

四、「保有生活方式不變論」。三黨候選人不約而同的主張要確保臺灣人民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與政治制度。首先,所謂的「民主自由」,在臺灣,統派和獨派的「自由度」是受到監控懲罰與鼓舞優惠的截然不同待遇,「親中者誅、親美者侯」,這在臺灣是人所共知的「臺式自由」,在此不予討論。說到生活方式,衆所周知,現實上大陸的交通法規、稅制、會計準則、民法、刑法、商事法等各項法規基本都與國際接軌,故臺商與國際廠商在大陸設廠比比皆是,上海、廈門、廣州和臺北的生活方式是一樣的,否則不會有上百萬臺商定居大陸,所剩差異就是臺灣所謂民主選舉的政治制度。因爲臺灣政治人物可說都是選舉制度的受益者。所以,「選舉制度」就是未來統一談判的核心問題,這是可以透過兩岸談判建構「一國兩制」實質內涵,夯實選舉方法細解予以解決。

五、「墨綠一國兩制模糊法」。三黨候選人中居然有人未公開反對「一國兩制」。那是坦言自己是墨綠的柯文哲,自始迄今都未曲解九二共識並惡言相向「一國兩制」,僅以「九二共識在臺灣已經污名化」陳述事實。至於一兩兩制在國際記者會被日本媒體蓄意詳細詢問該如何評論一國兩制後的香港時,柯君則以港臺不同一國兩制沒市場一語飄過。此外,柯文哲自始迄今也未反對兩岸統一,反而提出「一箇中國認知論」。至於兩岸接觸路徑,柯文哲在國際記者會上說得明明白白,美國不僅是臺灣最重要的盟邦,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相信臺灣不管誰當選總統,臺美關係都不會改變,唯一可能改變的是與中國相處的方法。所以,柯一定會在與美國維持穩固關係的基礎上,願意與中國溝通。就在此時,白宮記者會資深官員精準的在選前10日表示,美國將派遣非官方代表團在選後訪臺會晤總統當選人,清楚表示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立場,希望臺灣新政府不要尋求獨立,脫離美國一中政策的框架,成爲破壞現狀的那一方,美國此舉即時印證美國對臺灣的強大影響。

當然,柯文哲並非完人,遭藍營大肆批判誠信,今天說自己是深綠,明天又在罵綠,東騙一點、西騙一點,民衆黨沒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好似無用。然而諸不知,無用之用乃大用,水滸傳主角宋江的軍師不就是吳用(無用)嗎?柯文哲看似糊里糊塗狀況外,兩邊討好,但是他用詞精準,例如在國際記者會上,承諾會遵循蔡英文的「外交」路線,他可沒說其它的路線。再就答覆日本媒體的挑撥提問時,柯君四兩撥千斤的顧左右而言他。

無可諱言,柯文哲坦言自己是墨綠,不但是墨綠,且其引進本土新光集團長公主出任副手候選人,也是臺灣地方史上本土財團首次登堂入室高端政治,這對墨綠/淺綠是何等的榮耀與鼓舞,內地學者將心比心當可感受。但是客觀而言,柯文哲以其墨綠初心,對兩岸終極問題至少迄今未蓄意歪曲詮釋,保留口不出惡言把話說絕的空間,爲兩岸預留見面的空間。他的兩岸事務精準理念所得到的青年以選票認同,爲未來兩岸再統一留下臺灣新生代新認知的運作空間,畢竟統一大業最終一定要有綠營的認同。

這次大選,國民黨展現空前的團結,區域立委雖然大勝,但是大位之爭仍然敗選,民進黨如此貪腐也能勝選,大咖名嘴本土前立委沈富雄醫生,深入精準分析歸咎於國民黨的外省因素,藍營成員也是心知肚明,國民黨即使再本土化也不可能再度執政,「和平統一」恐怕也不再可能。依邏輯推理,此一政治天花板的絕望之情,勢將迫使藍營不乏志者藍轉紅。此外,就大陸而言,我們最憂心的是內地民意也對「和平統一」絕望?

但是令人更憂心的是,這次大選就兩岸關係而言,衆所周知,賴清德己經說了反對和平統一,故在大陸民意眼中未來新政府是「雙獨」執政。但是,賴清德具有非常堅毅的強人意志,他是全臺灣唯一敢於200天拒絕進入臺南市議會備詢的縣長。如果賴清德以此堅強意志落實臺獨政治,則兩岸關係勢必向戰爭方向滑動,至少廣義的戰爭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是迫在眉睫:例如經濟戰、認知戰等等,惟願推論有誤。

如今,大選已塵埃落定,賴清德勝已經勝選,本人藉此懇切呼籲賴清德,對近日偵辦的中共介選96案190名被告而言,昔日白色恐怖不應以綠色恐怖形式再現,前述被告受害者與昔日白色恐怖本省受害者同爲原生家庭,有妻有兒有女有兄有弟有親戚,臺灣不能政治冤冤相報,族羣互恨綿綿無絕期!統派不偷不搶,何罪之有?法律是政治決定的,故介選案亦應政治解決,選舉結束也速解恨怨,解鈴還須繫鈴人,懇籲賴清德儘速下令結案,赦免被告返家與妻兒團聚!

最後,願天祐兩岸!(作者爲統一聯盟黨主席)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