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安倍訪臺對臺灣的利弊(應復華)

安倍晉三2021年12月1日受國策研究院邀請,以「新時代臺日關係」爲題發表視訊演說。 (圖/中央社)

安倍卸任後,在涉臺問題上頻頻表態,在很多場合講話不顧及中日關係大局,表現出明顯的「親臺」傾向。尤其是去年12月1日明確表示,「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後續參加其他活動時也高調支持臺灣加入CPTPP。民進黨政府也是投桃報李,早在去年12月9日,外交部就已經明確表示邀請安倍訪問臺灣。安倍訪問臺灣雖然是民間身份,是臺日民間交流層面,但由於安倍在自民黨以及日本政府的影響力來看,安倍訪臺必將引起渲染大波。雖對鞏固臺日關係有所幫助,但也可能引起中日以及兩岸關係的波動,反倒對臺灣安全更爲不利。

根據各方消息來看,安倍訪臺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動機:

一是堅定表達對臺灣的支持立場,製造國際政要紛紛訪臺的氛圍。安倍擔任首相期間,所有言行必須顧及中日關係大局,涉臺問題表態必須遵從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而卸任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更無忌憚的表達個人立場。釋放出訪臺信號,就是想表達對臺灣的堅定支持,同時也配合民進黨的對外政策,繼澳大利亞總理艾伯特訪臺之後,製造國際政要紛紛訪問臺灣的氣氛。

二是對民進黨當局開放福島五縣食品以實際行動給予肯定。日本多次要求臺當局要科學看待福島食品,儘早開放福島五縣食品入島。雖然安倍釋放訪臺信號後,臺當局才正式宣佈開放福島食品,但安倍釋放訪臺信號,的確可能給臺當局儘早開放造成一定壓力。而在宣佈開放之後,訪臺就順理成章也成爲日方對臺當局的一次肯定和獎賞。

三是藉機祭拜李登輝表達肯定同時強化臺日連接。安倍早在去年7月就想赴臺弔唁李登輝。李登輝是臺日關係的重要推動者,在日本國內有非常大的影響。李登輝之友會就是日本重要的民間團體,在日本全國有二十餘家分會,組織成員涵蓋外交、防務、經濟、文化等多領域專家和企業界人士。支持強化新臺日關係,協助推動臺灣正名,可以說是個典型的「親臺」組織。安倍訪臺祭拜李登輝,也有助於強化日本國內的友日氣氛。因此,7月30日李登輝祭日可能是訪問的主要時間點。

四是牽制黨內對華友好派。現任首相岸田以及外務大臣林芳正都屬於岸田派(宏池會),算是友華派或知華派,林芳正還是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的會長,安倍以及麻生太郎都曾反對較爲溫和的林芳正接任外務大臣。而安倍和胞弟現任防務大臣岸信夫則是日本國會「親臺」組織「日華懇親會」的顧問和幹事長。安倍極力反對林芳正出任外相,認爲這將對外釋放錯誤信號。日本媒體還批露林芳正與安倍兩個家族早就是宿敵。而安倍和林芳正是延續了家族的矛盾。可見,安倍訪臺是試圖對執政當局的現行對華政策進行牽制,進而強化其弟弟所代表的軍方的影響力,凸顯黨內對臺灣的支持,同時也對一旦後續林芳正成爲首相的對華政策提前作準備。尤其是日美軍方已經放話要針對臺海有事進行聯合軍事演練制定作戰計劃等。

可以說,安倍訪臺的確是臺日關係強化的例證,但也會另兩岸關係再生波瀾。對於安倍發表涉臺言論以及擬訪臺,大陸方面已經多次警告。中方曾緊急約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涉臺言論提出嚴正交涉。大陸官方批評安倍公然在臺灣問題上胡言亂語,指手畫腳,妄議中國內政。雖然安倍已經卸任首相,但畢竟是一位政治人物,而且還是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細田派(清和會)的會長,弟弟岸信夫還擔任防衛大臣,因此,對自民黨和日本當局的影響依然很大。安倍訪臺以及在臺期間的行爲中方肯定不會等閒視之必然會採取反制措施,防止日方跟臺灣進一步走進,尤其是防止臺日在「印太戰略」背景下強化合作。

固然,安倍訪臺以及國際社會強化對臺灣的支持,對臺灣來講是好事,這也是民進黨當局一直炫耀的資本,看似臺灣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實際上,臺灣卻處於越來越危險的境地,處於大國爭鋒的前線。有識之士必須要深思,從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看這一問題。臺灣地位表面上升高,並不是因爲自身的重要性和對國際社會的貢獻提高,而是在於中美戰略性競爭的態勢在升高,美國需要選擇有力的對抗中國大陸的工具,而蔡英文政府選邊站隊,主動承擔了這一工具性棋子的作用。美國也順勢利用了這一好用的棋子來牽制中國大陸,日本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以及原有的對臺灣的特殊情感,也強化了對臺灣的支持。安倍訪臺以及臺日互動的強化都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

選擇中立或者維持大國間的平衡,纔是類似於臺灣這樣的小行爲體的最佳策略,這是國際政治的基本常識。兩岸越和平戰爭風險越低,臺灣的戰略空間和緩衝空間也就越大。釋放善意,降低兩岸敵對態勢,重啓兩岸交流,順其自然讓兩岸人民自發交流深度融合,讓下一代去選擇他們的未來和道路,這纔是臺灣執政當局應該的作爲。

與美國日本走的太近,持續操作政治議題,凸顯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而與中國大陸越來越遠,最後只會疏離兩岸人民的情感,使得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不斷降低,使用武力其實更不符合臺灣的戰略利益。目前,蔡英文政府的防衛固守思維,強化防衛能力,也不可能抵消兩岸軍力差距越來越大的事實。即使美國介入都未必贏,更何況美國可能根本不會介入呢?且看美國對庫爾德人的拋棄,從阿富汗的倉促撤軍。烏克蘭危機更是一個關鍵觀察點,烏克蘭對於美國對於北約,地位絕不亞於臺灣,甚至於更高,讓我們靜下心來,看看美國會介入到什麼程度?如果只是道義上輿論上支持,多賣些武器,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形同被拋棄。美國會爲了烏克蘭與俄羅斯開戰嗎?美國會爲了臺灣與中國大陸開戰嗎?日本會爲了臺灣與中國大陸開戰嗎?答案其實已經很清楚!(作者爲臺海局勢觀察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