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麥蔡會 各取所需的政治秀(沈迺訓)

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訪臺一事謠傳已久,直到近日似漸明朗。惟與謠傳不同,雙方主客易位,由蔡英文過境美國會見麥卡錫。(美聯社)

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訪臺見蔡英文一事謠傳已久,直到近日似漸明朗。惟與謠傳不同,雙方主客易位,由蔡英文赴美會見麥卡錫,箇中原因指向憂心過度刺激中國。

果真如此,某種程度說明了麥蔡會最主要的政治功能,除了滿足臺、美政治人物對內宣傳的效果外,並不能爲雙方關係帶來實質幫助。更甚者,是兩邊分別爲刺激削弱兩岸關係、中美關係而有意爲之。一場無法對臺海、東亞乃至於世界和平帶來正面訊息的會面,並不值得過度祝福。

長久以來,臺灣政治人物不分朝野,總是競相比較訪美見到誰、獲得多少特殊禮遇、破例而沾沾自喜。一到總統大選期間更成了面試之旅,稍有待遇不佳就被解讀是美方「打槍」,當選無望。親美成爲臺灣政治人物人人心中的「政治正確」。至於對中,藍營往往只求無過、不失分,非到必要,也絕不清楚說明對陸立場與論述,甚至參選人曾經赴陸也憂心成爲「黑點」;反之綠營則將此視作選舉提款機,把抗中當成是爲選戰加溫的柴火燒,更遑論積極設法建立雙方互動交流的管道平臺。

兩黨過往如此便罷,如今臺海情勢隱隱不平,仍不見任何一黨一人願意公開「在乎」對岸的感受,反而變本加厲鼓勵或不敢反對麥蔡會,也預期未來三黨的總統候選人,個個會各自吹捧訪美成就,把中國晾在一旁。倘若如此,又豈能埋怨對岸「吃味」,加深加大對臺的不友善舉動?

顯然,並沒有一個黨真正把維繫兩岸關係當成一回事,更多的時候都是在算計如何配合選情需要,微調「對陸關係」論述以求提高勝選機率,把對陸關係當成是自助餐、免洗筷的心態不言可喻。

臺灣對美關係不對等的倚賴、討好,無助於換取美方實質的回饋,更加深臺灣「工具人」角色,對此最直觀的危害是:加劇兩岸的不信任感。須知,再多次的麥蔡會,也好不過兩岸雙方坐下來談所創造的巨大和平效果。

可想而知,麥蔡會終會淪爲一場政治上的賣菜喊價大會,只是喊的並不是如何增進臺灣利益、確保臺海和平,而是兩邊爲了各自的國內選舉利益各取所需的政治秀罷了。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