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故宮不戒之失 蔡政府要交代(沈迺訓)

故宮博物院。(本報資料照片)

歷史上有兩場「不意外的火災」。據考證,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的原因,極可能是劉備小舅子糜芳平常盜賣軍械錙重成習。《三國志.吳歷》:「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三國志.關羽傳》:「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關羽出師不利急調後勤軍資,糜芳因是劉備姻親,方能受到信任擔任後勤大總管,卻在緊要關頭髮生火災,所有軍器付之一炬。有陰謀論者認爲,極可能是關羽意識到糜芳濫用職權盜賣軍火一事深怕東窗事發,索性縱火死無對證,但又礙於前線吃緊,糜芳又是劉備小舅子,只能落下一句:「還當治之」回來一定辦你的狠話。導致糜芳心懷不安趕緊投降吳國。

另一場「不意外的火災」,則出現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更發生在前「故宮」紫禁城內。大火之後,無數字畫、古瓷等無數國寶均俱成灰燼。而以金製成的器具在灰燼中,揀出達1.7萬多兩黃金之譜。

溥儀怒道:「此前,我剛想清查太監們偷盜的寶貝,沒想到,他們竟然燒掉建福宮消除罪證!」當時官方說法是太監缺乏用電的知識漏電失火所致。從溥儀的話中,顯然他是因一場大火,斷定了內務府藏污納垢之實,太監們長期盜賣國寶深怕追究,纔會從糜芳的作法得到靈感。

不巧,近日故宮典藏的國寶文物,在承平時期,卻能在同一位院長任內不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接連發生3件破損案。本仍期待會有綠營人士趕緊翻出往年國寶保管期間損毀的紀錄,藉此消除疑慮,可惜始終未有消息。

糜芳、內務府太監們的歷史殷鑑有近有遠,政府豈能不立即着手盤點故宮文物數量與驗明真僞作業,消除民衆認爲國寶短失或遭掉包的疑慮,並隨後公佈調查結果以昭公信。否則放任民衆心中料想雖無火災之發生,卻如有火災發生之實,則故宮的不戒之失重矣!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