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兩岸關係大調查凸顯的五大矛盾(陳朝平)
調查發現,2017年後兩岸開戰可能性升高,責任歸屬極有可能不是官方所指責的北京,美國撩撥挑釁,難辭其咎。兩岸關係緊張歸緊張,迄今未達火爆臨界點,民衆看法和官方意志相互矛盾,或許是關鍵。(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媒體公佈最新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專家學者各自解讀,有苦口婆心期待當局不要誤判情勢者,也有期盼蔡政府化危機爲希望者。然而,學者專家發言盈庭,卻無視於這項持續12年民意調查所凸顯的矛盾。
矛盾一:今年與去年相較,兩岸敵友量表中,除民間互動外,無論經貿關係、政治對立、軍事對抗和外交競爭,去年的兩岸「敵意」都要略高於今年,但去年民衆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滿意度卻有48%,還高於今年的40%。這是否意味着,兩岸關係越緊張,民衆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越滿意?
矛盾二:民衆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不滿意度在2018年達到68%的最高點。然而,細看當年兩岸敵友量表,民間互動5.3,低於今年的5.8,表示當時民間互動較友善;經貿關係6.6,高於今年的6.3,表示當時經貿關係較具敵意;政治對立7.0,略低於今年的7.1,顯示當時政治較今年友善;軍事對抗6.8,低於今年的7.3,也較今年友善;外交競爭7.7,還高於今年的7.4,表示外交敵意有降低之勢。奇怪的是,今年不滿意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比例卻大降20%。也再次說明,兩岸關係越緊張、彼此越具敵意,民衆愈滿意蔡英文的表現?
矛盾三:回看這項調查,從2016年迄今,除去年外,民衆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評價,一直都是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即使去年滿意度首次超過不滿意度,但仍未達及格標準。嚴格說來,臺灣民衆從來就沒滿意過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與表現!也就是說,蔡英文上臺以來,兩岸關係較馬政府時代緊張,民衆認爲,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從來沒有及格過。偏偏,蔡英文卻能以極大的差距贏得連任勝選?
矛盾四:今年共軍軍機軍艦擾臺、繞臺,無論次數、頻率和機種艦種,屢創新高;美國拜登政府出言「警告」中共的次數和用語嚴厲,也超過川普政府;國際媒體和所謂的學者專家也頻頻撰文警告或建議臺灣加強戰備。可是,認爲兩岸不可能開戰的「量表分數」,居然還比去年降低了0.1分。不知是民進黨政府嚇唬百姓的故技失效了?是臺灣對於中共的威脅早已麻痹而免疫,還是臺灣民衆根本不相信國內外政客和專家學者的言語?
矛盾五:回溯這項調查開始的2010年迄今,前7年,兩岸開戰可能性的量表分數平均爲3.11,即使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大勝的第二年,都還維持在3.2。2016年民進黨勝選後第二年,兩岸開戰可能性的量表分數,跳升爲3.4,從此,一路攀高到去年的4.2和今年的4.1。由此,可以反證,所謂「中共威脅恫嚇臺灣」,「打壓臺灣在國際間生存空間」,「兩岸關係因而緊張」等論述之間,未必存有因果關係。如果,將2016年底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因素,加計在內,不難發現,2017年後,兩岸開戰可能性升高,責任歸屬極有可能不是官方所指責的北京,美國撩撥挑釁,難辭其咎。兩岸關係緊張歸緊張,迄今未達火爆臨界點,民衆看法和官方意志相互矛盾,或許是關鍵。
其實,類似兩岸關係這般重大的公共議題,哪裡是可以透過民調來窺管見的呢?民調顯示的不過就是過往這段時間,執政當局政治宣傳和媒體扭曲報導的成果罷了。兩岸和戰統獨,還得靠有大智慧的人士,以和平爲念,庶幾兩岸敵友量表,可以永遠停留在友善互利的分數區間。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