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從兩會觀察大陸佈局思路(鄭清和)

(圖/中新社)

時隔4年,全面恢復線下采訪的大陸全國兩會,再現人頭攢動的繁忙景象。據悉,超過1000名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報名採訪今年兩會,佔中外記者總數約三分之一,彰顯了大陸兩會的世界吸引力。面對中美博弈加劇、經濟復甦不乏挑戰的境況,大陸如何佈局未來,將深刻影響世界政經走勢。因此,經由兩會判斷大陸動向,成爲觀察家們的聚焦點。筆者以爲,其中有三條線索不容忽視。

第一,穩中求進。一方面,大陸今次公佈的一系列預期經濟目標,顯示出提振經濟信心的進取之勢。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大陸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設爲5%左右,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此前的預期,對市場而言是積極信號。此外,大陸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通過財政政策適度積極發力,着眼佈局未來關鍵性產業,勢將對經濟長期發展產生特殊拉動作用。

另一方面,大陸此番並未公佈強刺激計劃,政策工具箱仍留有餘地。不採用「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更多利用適度的財政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節,表明大陸更在意經濟的穩健運行及長遠發展。

第二,科技賦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直言,如果企圖在人工智能上搞「小院高牆」,將會犯下新的歷史錯誤。面對美國近來在科技領域的「脫鉤」態勢,大陸除了在公開場合表達反脫鉤、倡合作之意,也更注重充實自身實力。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爲熱詞,甚至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之首。圍繞科技前沿領域的創新、投資、人才培養等方面,大陸今次釋出了相當豐富的信息。

比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此外,報告亦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這意味着,未來大陸的科技發展,要調動國家、企業、社會等多元力量,形成建設合力。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在首場「部長通道」上稱,鼓勵把一半以上基礎科研費投向年輕人。這些發聲及舉措,得到了社會輿論的積極反饋,將助益大陸科技創新活力的持續釋放。

第三,抓主動權。無論內政還是外交,大陸如今都更強調將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在兩岸議題上亦不例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雖然簡潔,但意涵清晰、堅定有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臺灣代表團審議時表示,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對臺工作有力維護臺海形勢總體穩定,進一步掌握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王毅則在記者會上指出,臺灣地區選舉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選舉,選舉結果絲毫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也改變不了臺灣必將回歸祖國的歷史大勢。

以上表明,大陸對臺方針政策並未因臺灣選舉結果而改變。可以預期,大陸未來會在兩岸關係上抓住戰略主動,繼續加強反「獨」促統、推動兩岸融合的主線,積極應對複雜形勢變化。對臺灣而言,能否讀懂大陸兩會釋出這些關鍵信號至關重要。兩岸的連接深化,將是今後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作者爲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