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北京要謹慎面對蕭茲訪問(黃智賢)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因允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投資漢堡港而備受抨擊,他的執政聯盟夥伴強烈反對相關計劃,擔心中國因此獲得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力。(圖/ 美聯社)

這是二十大後,第一位訪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也是疫情後,G7第一位訪華的國家領導人。

跟着蕭茲來的,還有12位德國企業大頭,所以,這不是一次單純的外交訪問,而是有非常清楚的經濟訴求的訪問,也就是德國政府幫德國企業出面,尋找中國市場。這個中國市場,一方面是要擴大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各種銷售,另一方面,是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擴大投資。

增加銷售這很好理解,擴大投資,是因爲面對歐洲能源不穩定跟通膨壓力,歐洲企業的對策,是向外轉移。轉移的兩個重點,就是美國跟中國,在中國擴大投資,當然也會擴大德國出口。而這個名單,是精挑細選的,考量的是,第一,企業的代表性跟影響力。第二,是以德國國家戰略角度,希望德國參與中國那些產業。

這12家企業是大衆汽車、西門子、默克醫療科技、德意志銀行、巴斯夫歐洲公司、BNT、寶馬、拜耳、瓦克化學集團、阿迪達斯、Hipp、能源行業Geo Clima Design。涵蓋了德國最重要的金融、能源、科技、醫療等等行業,中國是太大,太重要的市場了,德國當然絕對不會放棄。

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2021年中德雙邊貿易總共是2351億美元,同比增加22.5%,德國企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有46%,中國跟歐盟簽訂的《中歐經貿協定》,歷經8年35輪談判,在2021年1月完成。結果,歐盟竟然先是用跟新疆跟香港有關的謊話做藉口,攻擊中國、制裁中國,當中國反擊之後,又用中國的反擊做藉口,凍結《中歐經貿協定》。

我們要先知道一件事,就是《中歐經貿協定》,是美國最不樂見的,所以想方設法破壞,就像美國不願意歐洲跟俄國合作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所以一直在阻擋、反對。到最後,北溪二號歷經反對,還是完成以後,就不準使用,最後爆發俄烏戰爭。

《中歐經貿協定》是美國的噩夢。歐盟主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跟一些歐洲議會的議員,是美國的暗樁,先製造新疆謊言,再用謊話阻礙《中歐經貿協定》。在俄烏戰爭跟後疫情時代,美國進一步加大對中國的打擊,要讓全世界跟中國脫鉤。可是,德國現在是沒有路走了,中國是歐洲的浮木,是沙漠裡的甘甜水井。

德國基於自身利益,不但不願意跟中國脫鉤,還想要進一步擴大對中國投資。當然,德國也會認爲,在這時候,也許中國會進一步讓利給德國。要知道,《中歐經貿協定》對歐洲是非常有利的。可是,歐洲竟然擺出一副是給中國恩惠的態度,把《中歐經貿協定》掐住2年,要求中國在新疆問題上妥協,才願意通過落實。

問題是,中國要是在新疆問題妥協了,不但等於容許歐洲干涉中國內政,而且等於要中國承認自己沒有犯的錯,要中國喪權辱國,歐盟纔要通過《中歐經貿協定》,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歐盟於是就掉進了美國給它挖的陷阱。

這次,德國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德國總理決定不等歐盟,不管美國的反對,來訪問中國,當然是好事,但是,我們也要小心,因爲德國也有他的兩手策略。

看蕭茲昨天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文,他說:「第一,我們跟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我們奉行一箇中國政策」。這就是跟美國一樣魚目混珠了,美國自己都承認他的一箇中國政策,跟中國的一箇中國原則不一樣,而且不包含臺灣。那我請問,德國的一箇中國政策,包不包含臺灣?是不是跟中國一樣?

他說,「第二,這意味着,任何現狀的改變都必須和平,通過雙方協議產生。」這其實就是干涉中國內政,這是在要求,中國統一這件事,必須只能在臺灣同意,雙方協議,100%和平的方式。臺灣不同意,那就不可以統一,那麼,大陸也沒有立場軍演。

最後,美國就只要讓臺灣繼續洗腦,繼續反中,繼續臺獨。在臺灣一面倒的臺獨反中親美的教育,跟媒體洗腦下,臺灣永遠不會同意跟大陸統一,統一將遙遙無期,甚至永無可能。

而這,也是美國的目的。在這期間,美國要做的是,一邊支持臺獨,一邊一直讓中國保持最後一絲希望,一直以爲有希望可以改變臺灣民意。

他說,「第三,我們的政策是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和平解決衝突,保護人權和少數羣體的權利,以及自由、公平的全球貿易。」

這三點完全與美國立場一模一樣,等於德國是用跟美國一致的對臺政策,來中國賺錢。然後,德國來中國設廠,做生意。那麼,德國對新疆、香港、臺灣怎麼處理?

德國人是很精明的,但是中國也要小心。中國的要求很基本,不要對我潑髒水,不要干涉我的內政。但是從德國總理事前放的話,德國顯然是,不跟美國一致,又要賺中國錢,因爲他認爲,中國這時候很需要外國投資,在商業談判時,一定會對德國讓步,大大讓利。

同時,一方面要繼續幹涉中國內政,一方面還要大賺中國的錢,德國這是技術活,非常精明,中國呢,希望擺脫美國的孤立政策,希望擴大跟世界的往來,當然也想要來自歐洲的技術與資金投資。但是,面對德國,喜迎嘉賓之餘,中國還是要很謹慎小心,談判時,不要放太多,面對德國的兩手,中國也要兩手。(作者爲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