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愛國勝於愛權 愛民勝於愛子—追思經國先生辭世35週年(郭克勇)

前總統馬英九、桃園市長張善政赴大溪謁陵,盼發展兩蔣園區。(呂筱蟬攝)

1937年3月的一個晚上,中國駐蘇聯莫斯科大使館蔣廷黻大使接到館員報告,有三位不願透露姓名客人求見蔣大使,來客在見到蔣,即表明他是蔣經國,並介紹他的俄國夫人(蔣方良)及不滿二歲的兒子(蔣孝文),同時表達全家想回中國的心願。經國先生的返國之路,就在蔣大使巧妙的安排下,帶着家人及兩件送給父親及未曾謀面繼母的禮物,於4月初在海參崴搭乘蘇俄貨輪,4月19日抵達上海,回到闊別12年祖國的懷抱。幾天後,經國先生在杭州見到父親,也是中國當時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物蔣委員長,當天蔣在日記寫下「先母在天之靈,一定欣慰經國回來」。

1938年的春天,中日戰爭爆發進入第二年,老蔣總統聽從江西省省主席熊式輝建議,將還在溪口家鄉韜光養晦,努力向學的經國先生,派到南昌擔任保安處少將副處長,從那天起,經國先生命運就與中國緊緊綁在一起,直到1988年在臺灣辭世。

細數經國先生從政半個世紀,他將人生最精華近40年的生命,全部奉獻給臺灣這塊土地上,尤其在他當政16年(1972-1988)期間,知人善用,清明政治;全力發展經濟,帶領國家邁向民主,政績有目共睹,他沒有辜負人民的寄託,在生命結束前,繳出一張又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漢朝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締造了國富民安的漢唐盛世,其治國之道,也成爲近代中國政治家追求的典範;著名民國史學者呂芳上博士在「蔣經國大事日記1972」一書總序寫到「他一生最後16年,可說是盡瘁國政……這16年的政府政績即使不稱爲『經國之治』,說它是臺灣的『蔣經國時代』絕不爲過」。

從年輕就被老蔣總統賞識,大力栽培的前臺灣省主席吳國楨,在與蔣家反目成仇,出走美國期間,曾上書給蔣直言「鈞座之病,則在自私.....愛權勝於愛國,愛子勝於愛民…..」,表達心中的不滿與怨恨,老蔣總統是否真是如此,就留待後世史學家來評斷了。

經國先生畢生對國家貢獻及人民的付出,恰巧翻轉吳國楨對老蔣總統的評斷,經國先生的政治生涯功過,或許正反各有評價,但他「愛國勝於愛權,愛民勝於愛子」的政治定位,無懈可擊。領袖必須平凡卻又不平凡,雖位居崇高神聖地位,但也是我們民衆百姓的一員,經國先生確實將蔣經國的名字與人民結合在一起了。

回顧經國先生一生,在蘇聯被迫害過,回到中國大陸被冷落過,來到臺灣開始嶄露頭角後,被國民黨大老埋怨過,出國被留美臺獨學生暗殺過,執政後被反對黨痛恨過,即使死後安安靜靜,孤孤零零躺在慈湖頭寮,執政的民進黨還不肯放過他,用來謀取政治紅利,真是喪盡天良。

故總統經國先生1910年4 月27日(農曆3 月18日)於奉化溪口出生,1988年1 月13日在臺北七海寓所辭世,享年78歲,遺體至今奉厝在大溪頭寮,今年今日是他辭世35週年紀念。

(作者爲退役空軍上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