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變了
花朵財經觀察出品
編輯丨鐸子
2024年3月4日,以直營方式經營了30年的海底撈,終究沒能守住不以加盟方式擴張的“原則”,正式宣佈對外開放加盟。
海底撈的舉動,引來外界議論紛紛。外界談論最多的是,加盟海底撈最低需要1000萬,圍觀者坦言,有1000萬還不如放銀行吃利息。
還有不少人擔憂,一旦開放加盟,海底撈能否守住極致服務,雖然加盟可以幫助海底撈擴張、提振業績,但後面海底撈的服務質量會不會變味?
2007年,海底撈第一次開進北京城。
在這裡,憑藉極致服務,海底撈收穫了一衆粉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黃鐵鷹甚至爲它寫下一篇《海底撈的管理智慧》。
之後,隨着黃鐵鷹主筆的《海底撈你學不會》出版,更讓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了海底撈。
商學院在講授海底撈,企業在學習海底撈,消費者在爭先恐後涌進海底撈,幾乎每個人都在被海底撈不可思議的服務深深吸引。
從1994年創立至今,海底撈已歷經30年,每當談起海底撈時,人們印象中的海底撈也不是美食,而只有服務。
從一誕生,海底撈就在討好客人。
1994年,當僅有四張桌子的第一家海底撈門店在四川簡陽開業,爲留住來之不易的客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與三位合夥人使出渾身解數。
擦鞋、提包掛衣、端水倒茶、涮肉撈菜等,張勇等人樣樣沒落下,只爲讓顧客感受到海底撈真誠的服務。
2013年,張勇對外談起創業史,還講起自己不會熬湯、不會炒料,所以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多陪笑臉。
結果,客人雖說東西不好吃,卻被他的服務誠意打動,體驗過後,下次還是願意繼續來。
張勇也很早就意識到了做火鍋不同於其他餐飲,用什麼調料,基本都由顧客自己決定,因此味道不夠可以用服務來湊。
海底撈的種種服務,也只有顧客想不到,沒有海底撈做不到的。
美甲、帶娃、唱生日歌、跳科目三、洗頭、送果盤等,以至有網友說:“海底撈就差幫你付錢了。”
讓員工始終對工作保持熱情,是海底撈服務“不打折”的重要原因。談及此,海底撈可以說充滿着管理智慧。
要知道,一個餐館,客人從進店到離店,毫無疑問,與服務員打交道最多。因此,如果想要維持好“高質量”的服務水準,優待員工是必然的選項。
張勇也很早認識到了員工的重要性,用“雙手改變命運”的核心理念來凝聚員工。
海底撈獨特的管理制度,爲海底撈員工始終對工作保持熱情,做到把每一位顧客都當作“上帝”來服務,發揮了極爲關鍵的作用。
具體而言,海底撈一般不從外部聘請管理人員,而在內部員工培養上下深功夫,走出了一條“師徒制”的路子。
按照海底撈規定,每個員工進入公司後,會分配一個師傅,由師傅提供一週的入職培訓,一般師傅由其工作所在餐廳的店長擔任。
而海底撈的店長,多是從底層員工提拔而來,他們多由原店長從徒弟中挖掘有能力的人,推薦去做新開門店的店長。
徒弟們成爲店長再往下收徒時,每一家由其徒弟、甚至徒孫擔任店長的門店,還能給店長帶來額外的收益,甚至可能超過其本身管理門店的報酬。
比如,師傅每個月可以從徒弟的店裡拿走淨利潤的3.1%,徒孫店的1.5%,以及自己店的0.4%。
之所以自己的店只能抽成0.4%,據說是爲了避免店長爲提高自己門店的利潤去控制成本,怠慢顧客。對於保障服務這件事,海底撈可以說考慮相當周全。
而海底撈早期對於管理層的考覈標準只有兩個:顧客的滿意度和員工的滿意度。那些被許多企業視爲生命線的營業額和利潤,都沒有被列入考覈範圍。
除此之外,海底撈還針對員工的生活,推出了不少的福利。
爲員工提供住房,興辦子女學校,提高員工獎金福利,甚至給表現優異的員工家人發放補助,做到“惠及家人”等。
在張勇看來,員工進到公司後,你不停地壓榨他,他就不會好好服務顧客。
而在對待員工時,海底撈都會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大家能有好的生活,以及對未來有憧憬,這成爲了海底撈員工甘願付出一系列“變態”服務的開端。
以優待員工方式,讓員工將顧客捧上天,海底撈的口碑越傳越好,生意自然越做越順。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實現上市,門店數已從僅有的四張桌子,拓展至360多家,甚至還把門店開到了新加坡、美國。
靠着千億港元市值,約128億美元,海底撈甚至一舉超過了121億美元的達美樂比薩,成爲全球第五大餐飲企業。
成功登陸港交所後,藉助資本力量,海底撈開店速度進一步加速,當年年底門店數上升至466家。2019年繼續延續高增長,門店數上升至768家。
2020年,判斷新冠疫情會很快過去的張勇,又在抄底上“殺紅了眼”。當年,海底撈新開門店數量達到驚人的544家,一舉超過2018年前24年的開店總和,總門店數也首次突破1000家,增至1298家。
到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開店勢頭依舊不減,門店數量繼續攀升至1597家。
按照當時設想,疫情期間大批餐飲店閉店,海底撈將讓出的點位“抄底”租入,等疫情結束迎來“報復性消費”,企業營業額將大幅增長。
沒成想,劇情並沒有按預想發展。
由於疫情反反覆覆,市場並未迅速出現“報復性消費”,海底撈此前的抄底門店頓時變成負擔,讓海底撈走到了危險邊緣。
2021年6月,張勇對外坦言,2020年6月,判斷疫情在9月就結束,因此作出擴店計劃,但現在看來是盲目自信了。
而當他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2021年1月,等他做出反應的時候更已經是3月了。
之後,爲了提振海底撈的業績,張勇加強了績效考覈、對門店的輔導等。
到2021年11月,海底撈甚至推出“啄木鳥計劃”,讓人們看到了海底撈大規模止損的一面,外界稱之爲“壯士斷腕”。
當時海底撈宣佈,將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
並且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若門店的平均翻檯率低於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海底撈門店。
再之後,海底撈發佈業績公告顯示,2021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實現收入390.97億元,淨利潤由盈轉虧,出現上市後首個虧損年度,當年虧損高達32.5億元。
鉅虧的海底撈,張勇急了。
爲提振市場信心,張勇對外喊話:“請大家相信我,只要給我時間,我就可以做起來,第一因爲我們有經驗,第二吃海底撈的顧客很多。我們前期管理的問題都會調整,把流失的客人帶回來。”
張勇並未食言。經過一輪調整後,2022年海底撈業績逐漸走出谷底,實現扭虧爲盈,來自持續經營業務實現收入310.4億元,淨利潤16.4億元。
前不久,海底撈又發佈了正面盈利預告,2023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預計將不低於414.0億元,淨利潤同步擴大至不低於44億元。
海底撈聲稱,主要是由於餐廳客流量增加,經營表現好轉,海底撈餐廳的翻檯率提升及營運效率改善所致。
不過對於海底撈的盈利,還存在一種說法,海底撈的利潤是“摳”出來的。
成本方面,海底撈員工成本從2021年的139.5億元減少26.6%,至2022年的102.4億元;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從2021年的172.4億元減少25.2%,至2022年的129.1億元。
儘管到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和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又出現了增長,員工成本較同期增長8.6%,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較同期增長18.7%。
但就所佔收入百分比來看,海底撈員工成本已從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35%,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30.5%。同期,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從42.7%,降至40.7%。
以優質服務出圈的海底撈,甚至出現服務降級舉動。先前,海底撈先是以“用餐安全”爲由,不再容許消費者自帶食材,而後又取消了免費的清水鍋底。
另有網友表示,海底撈的部分門店已經取消了美甲、擦鞋等服務。這些變化讓一度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備受質疑。
目前的海底撈,距離巔峰時刻,還仍有不少差距。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撈共經營1382家海底撈餐廳,明顯低於2021年上半年的1597家。
海底撈的擴張速度,還明顯慢了不少。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僅新開5家餐廳。同期,關閉門店數甚至遠高於新開門店數,達到18家。
2018年剛上市時,海底撈平均翻檯率達到5.0次/天,到2023年上半年,更已跌至3.3次/天。
對於海底撈而言,開放加盟,進行擴張可謂相當聰明。與直營模式相比,加盟模式的最大優點是既不用自己承擔資金風險,還能幫助品牌高效擴張。
但從海底撈公佈的數據來看,關閉門店數遠高於新開門店數,且平均翻檯率不斷下滑,動用上千萬去加盟海底撈,真的划算嗎?
如果後續加盟商們爲了提高自己門店的利潤去控制成本,怠慢顧客,海底撈又將如何保障向消費者持續輸出極致服務?
(文章來源:花朵財經觀察)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