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中共戰備警巡常態化 對臺海穩定的挑戰(張百達)

裴洛西訪臺惹怒中共解放軍索臺軍演,未來共軍艦機穿越臺灣海峽中線可能爲新常態。圖爲解放軍殲-16戰機資料照。(資料照/新華社)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臺,對於已處戰略競爭緊張的中美關係造成新一輪的挑戰外,也讓處於失聯、摩擦乃至對撞多年的兩岸關係與臺海情勢,增添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儘管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於8月10日宣佈「近期在臺島周邊海空區域組織多兵種部隊系列聯合軍事行動,完成各項任務」,卻也同時表示「戰區部隊將緊盯臺海形勢變化,持續開展練兵備戰,常態組織臺海方向戰備警巡,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臺灣民衆對裴洛西訪臺及軍演的看法

對於這次裴洛西訪臺,以及因此引發軍事行動層級實已超過第三次臺海危機的解放軍對臺軍演,身處風暴核心的臺灣民衆究竟如何看待,又是否符合北京當局所期望達到的某種政治效果,確實值得探討。

根據日前「財團法人臺灣民意基金會」公佈的民調結果顯示,即使裴洛西訪臺引發解放軍對臺軍演,包括於臺海周邊劃設形同「類封鎖」的演習區,派遣大量戰機跨越海峽中線,雙方軍艦彼此近距離對峙,甚至多枚彈道飛彈直接飛越臺北上空的緊張情勢,仍有高達52.9%的受訪者對裴洛西訪臺表示「歡迎」之意,而傾向「不歡迎」者僅佔24.0%左右。

此外,當問及「如果知道中共會因裴洛西訪臺而發動大規模軍演,您覺得臺灣是否就應拒絕她來訪」的問題時,認爲「不應該拒絕」者高達52.9%,較認爲「應該拒絕」的33.6%高出了19.3個百分點。顯示超過半數的臺灣民衆願意承受因裴洛西訪臺,可能引發來自對岸的軍事壓力。

若進一步問及對於這次解放軍對臺實彈演習是否感到害怕時,感到「害怕」者只佔17.2%,傾向「不害怕」者高達78.3%;其中表示「一點也不害怕」的比例,竟佔全體受訪者的45.0%。當國際社會擔心臺灣成爲下一個烏克蘭,而解放軍的對臺軍演將可能引爆臺海衝突之際,對於臺灣人民如此「淡定」的表現,也確實讓CNN等在臺外媒記者感到相當的意外,彷彿看戲的觀衆比戲中的人們還要緊張。

對於臺灣民衆這樣的反應,或許是因民調執行的時間爲8月8日至9日,此時最緊張的8月4日至7日演習已經過去,該有的威嚇劇本已經展現在臺灣民衆的眼前—飛彈凌空穿島入洋,空襲警報沒有響起,民衆的生活也似乎沒有受到影響,空氣雖然可能令人感到沉悶,但或許對岸對臺軍事威嚇已非一天、兩天的事,而是已成爲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雖然機艦的架次與數量增加了,距離臺灣本島也更近了,甚至飛彈都已從頭頂上越過,但畢竟日子終究還是要過。只不過,這究竟是出於冷靜、自信,或夾雜着些許的無奈或憤怒,也值得進一步探究。

戰備警巡常態化 民意反應與安全現實落差

臺灣民衆對這次解放軍對臺軍演所表現出的無感、無奈,甚至反感,並無法充分反映出臺灣安全此刻正遭受進一步擠壓的現實,也與第一線的國軍官兵,尤其是過去這段時間經常處於待命出勤,或在空中,或在海上與對岸機、艦進行長時近距監控的第一線官兵所面臨的身心壓力,形成相當程度的反差。

換言之,這份民調反映出的民意主觀結果,與臺灣所面臨安全處境惡化的客觀現實,兩者是存在差距的,而後者纔是政府所要認真面對的課題。

尤其,觀察自8月11日以來,解放軍戰機每天仍然跨越海峽中線的行動,以及中共軍艦於臺海周邊海域活動常態化的現實,雖然兩岸軍方均保持高度剋制、專業與紀律,避免出現任何擦槍走火的意外情況。但所謂的「常態組織臺海方向的戰備警巡」,雖未必會立即升級爲直接的衝突或戰爭,甚至形同解放軍機艦主動進入國軍防空、反艦飛彈的射程內,但對臺灣整體安全與發展的長遠影響,卻是不容輕忽的。

儘管有外媒引述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高級研究員大衛•烏倫觀點指出,「上海、大連、天津等港口都依賴臺灣附近海域的航道,如果封鎖引起美國的挑戰,臺灣海峽就可能被指定爲交戰區,最終令中國自食經濟惡果。」但美國學者任雪麗則認爲,「美國建設能力之目的,不是在臺海戰爭中獲勝,而是在威懾,預防颱海戰爭的爆發。因爲只要戰爭開始,其帶來的災難將落在臺灣人民身上,他們幾代人的生活將被摧毀。」

即使戰爭沒有發生,但若一旦國際社會認爲臺海戰爭未來幾年終將不可避免,不僅將升高保險公司對於航經臺海周邊航運的保費,也將影響企業對於臺灣,也包括同樣可能淪爲戰區的大陸東南沿海的投資與運營,甚至加速相關產業與人才的外移,使兩岸雙方成爲臺海戰爭風險下的共同受害者。

因此,如何促進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纔是兩岸共同安全與利益之所在,而這也纔是兩岸的政治家們所應冷靜思考並認真回答的歷史答卷。

(作者爲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