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被逼統壓力漸增:中共對臺展現戰略定力與自信(柳金財)

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二十大政治報告其核心內涵即是「反分裂」與「反干涉」,前者針對臺獨,後者是針對境外國際勢力,兩者又彼此交纏。(新華社)

中共面對國際局勢及內部環境急劇變化,無論是美國印太戰略圍堵、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及全球疫情衝擊,或動態清零政策造成經濟遲滯性發展、社會穩定性降低,皆展現「保持戰略定力」,以維護其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理念。尤其臺灣社會充斥激進臺獨訴求、「抗中保臺」氛圍,蔡英文總統由倡議「兩岸互不隸屬論」、「大陸別國論」,及民進黨內外激進獨派推動臺灣正常國家運動,導致「漸進式臺獨」似有趨向「法理臺獨」風險。

無獨有偶,美國基於全球霸權地位維護,極力壓制中國戰略機遇發展期,對中實施印太戰略、允許衆議長訪臺、高層官員及國會議員頻繁訪臺、制訂臺灣政策法及對臺增加軍購,從力挺臺灣到「武裝臺灣」,美國的兩岸政策逐漸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是故,中共控訴「臺獨」勢力和外部勢力聯手,插足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臺灣事務,宣稱要「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展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

換言之,中共固然宣稱臺灣問題是內政、中國人議題;但從全球霸權爭奪賽來看,臺灣問題已實質成爲中美龍鷹競爭大局中,最難以逾越課題。二十大政治報告其核心內涵即是「反分裂」與「反干涉」,前者針對臺獨,後者是針對境外國際勢力,兩者又彼此交纏。臺灣問題因「外部勢力」的外在干涉,及「臺獨勢力」的內在分裂活動,彼此相互交纏更凸顯異常複雜性,阻礙中國國家統一及民族復興。因此,反臺獨及反干涉涉及中國夢的踐履。

二十大政治報告中宣稱「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在此強調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固然「和統」仍爲對臺政策「主旋律」,但也有「武統」其可能性增加。同時,對少數臺獨分子及廣大臺灣民衆,採取區隔性原則及分別對待,宣稱這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活動,「絕非針對廣大臺灣同胞」。此爲「更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戰略轉移,不再「寄希望於臺灣(民進黨)當局」。換言之,大陸當局將廣大臺灣民衆視爲統一戰線拉攏對象,集中精準打擊臺獨勢力。

蔡英文總統執政後,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當局欠缺此政治基礎,致中斷雙方對話及協商。這改變既往馬英九執政採取「友美和中」均衡戰略,轉爲「聯美抗中」失衡戰略,此「一邊倒」外交路線鑲嵌於美國印太戰略,使得「臺灣問題」性質由「內政層次」質變爲「國際因素介入」。大陸當局批評臺灣採取「倚美謀獨」、「以武拒統」之「抗中保臺」路線;美國則是採取「印太戰略」及「以臺製華」、「聯臺製中」。「抗中保臺」路線與「印太戰略」彼此鑲嵌接軌,最終形成「臺美勾連」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從川普政府主政時期,美國白宮及國務院一系列政策及講話、高層來臺拜訪;甚至到拜登政府主政,儘管對中共提出「四不一無意」,但卻前後四次宣稱防衛臺灣、爆發衆議長訪臺及醞釀通過《臺灣政策法》,視臺灣爲準盟國關係,這些政治行爲一再刺激中國敏感政治神經。臺灣問題在中美兩大國戰略對峙中,已徹底發生根本性質變;大陸雖表面上宣稱臺灣是中國「內政問題」,實際上卻是充滿複雜國際政治角力問題。

臺灣問題在「美中戰略競爭」大局及兩大霸權國全球治理爭奪賽當中,已不是單純的「一國兩區」性質的兩岸關係,而是臺灣是否已成爲西方國家阻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統一及民族復興之「馬前卒」角色。國際力量明顯介入中國統一及民族復興過程,使得臺灣問題日趨複雜性,實際上臺灣不再是單純的中國或兩岸的臺灣,而是深深涉及強國間全球霸權爭奪賽而不可自拔。

就此而論,臺灣夾在兩大霸權國間,稍有不慎恐成「明日烏克蘭」。

綜上所論,影響中國統一發展的關鍵干擾因素,主要是臺獨分裂主義及美國等境外勢力,介入兩岸統一歷程。美國採取一系列「挺臺」做法,確實助於獨派政黨及政府強化「抗中保臺」路線,採取僵化「倚美謀獨」、「聯美抗中」失衡戰略,及強化獨派「以武拒統」的憑藉。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明列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爲中共黨歷史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同時,又提出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推進兩岸統一大業。在習近平未來五年主政下,臺灣被逼統的壓力及可能性將越來越大。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