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賴清德「臨演」騙很大(蔡哲明)

賴清德路上巧遇學生誇讚政策的影片太突兀,被抓包打臉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橋段。(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拋出全國補貼私立大學學費的「政策買票」且在街頭巧遇兩位男大生「感謝德政」掀起話題,行政院也立即響應通過「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配套措施方案」,通過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用3.5萬,挾以教育平權而不排富人人有獎,甚至加碼公私立高中職全免學費,教育部表示會由行政院額外編列預算,但對目前國內債臺高築之際,待蔡英文總統卸任後恐舉債破8兆,還以「政策買票」迫使財政敗壞,賴清德私校補助的投機口號與競選出演儼然掀起「賴導風暴」。

「賴導風暴」是以龐氏騙局(Ponzi scheme)的金融詐騙手法作爲諷刺,這類訛詐主要是以後期投資者的資金向前期投資者支付利息,在上個世紀美國經濟犯罪掀起歪風,利用一種「挖東牆補西牆」的操作手法,最終導致入不敷出的金錢損失;如同賴清德私校補助利用「政策買票」鎖定「青年族羣」,補助費用卻要另外編列預算,而這來源恐怕又要無限舉債,私校補助說穿了就是政府拿人民荷包來作功德卻不思考臺灣面臨「少子化」後的高等教育結構問題。

蔡政府完全執政的七年光陰,常態利用朝大野小優勢,透過人民稅收拋出各種撒錢「政策買票」,不僅嚴重敗壞選風,也有違反財政紀律之嫌,若以舉債作經常支出用途,明顯違反預算法對「資本收入、舉債收入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規範。賴清德私校補助的「政策買票」無疑就是禍延後代,接棒總統蔡英文的「赤字王朝」,年輕世代終究必須血汗償還,還得面臨低薪資與高物價的未來,儼然無視世代正義。賴清德如今跟隨蔡總統的腳步在選前鋪天蓋地的瘋狂撒錢,已與財政紀律法規明訂支出、債務之控制「不受政治、選舉因素影響」背道而馳,年金改革大聲疾呼共體時艱,私校補助卻又慷慨解囊令人咋舌。

賴清德的撒幣起手式也將間接掀起高等教育的負面蝴蝶效應,畢竟單純學費補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如今行政院輔選在即高效過關,後續恐將擴大「城鄉差距」的根本問題。首先、齊頭式平等,教育部學校補助款不一的不公問題,教育部私校補助僅約10%,接受私人捐款相較公立學校100%抵稅卻僅20%判若雲泥,屆時學生有了補助難道還會選擇資源不足的私立學校就讀?第二、高教商品化,蔡政府準備全面反對高教商品化走向教育公共化了嗎?一旦決定承擔義務跳過市場機制,但是面對未來少子化的問題,難道不該先行設想私校退場機制,卻還在飲鴆止渴。第三、城鄉差距化,當「區位教育」在都市與鄉村整體資源編列的分配問題沒有解決,撒幣只會深化衝擊「偏遠地區」的後段公立學校就讀機率,肇因學生獲得補助就近選讀且補助又高的私立學校,私校補助反而擴大區位問題的市場機制。

教育部先前公告112學年度大專院校學雜費漲幅上限爲0.53%,目前公私立大學已有中正大學、聯合大學、南亞技術學院以及南開科技大學提出調漲申請,教育部將依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及其他相關指標來作評估,已讓外界開始擔憂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補助的學費數字若趕不上各校漲價幅度,加上部分私校例如佛光大學、南華大學、華梵大學早已比照公立大學收費,教育部長潘文忠公開表示定額補助3.5萬元是從學雜費中減免,說穿學校若不收學雜費便無扣抵資格。最終,政府學費補助是否可以跟上公私立學校調漲,私立學校可能沒收補助學生而轉向政府要錢,私校補助本身也將引發一波漲價危機。

馬政府時代編列特別預算共計七千多億元,主要是以天然災害或重大事故爲主,蔡總統光是五年任期就已編列四次重大特別預算,包含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海空戰力提升、防疫與紓困振興等,光是防疫紓困振興預算就高達八千多億元,但是口罩、疫苗、快篩之亂仍在疫情嚴峻之時造成全民恐慌,顯示蔡政府慣性浮濫編列預算,執行成效卻又掛一漏萬。賴清德的私校補助恐怕又會重蹈覆轍,危害國家財政資源的公平分配,不去思考國家整體高等教育的失衡失策,而是一味政府作莊補貼學費當散財童子,殊不知私校補助恐將掏空年輕人的荷包。

蔡總統在剩下任期持續上演撒幣救國的「最後瘋狂」,所謂減壓政策不過只是短線策略,其中就包含了「疫後就學貸款補助」,好比先前「振興五倍券」與「加碼券」最終都是寅吃卯糧的舉債作爲。疫後就學貸款補助號稱減壓政策,對比明年開始公私立高中職全免學費,公私立大學學費補助,這票貸款學生情何以堪,儼然淪爲「政策買票」的犧牲品。

賴清德私校補助的投機口號與競選出演已經掀起「賴導風暴」政策反思,除了「額外編列預算」還要「臨時加入演員」來做政治宣傳,不救臺灣「少子化」問題,反而先救私校「倒閉潮」,寧對私校補助慷慨解囊,卻在年金改革錙銖必較,無視區位問題只想一味撒幣,反而衝擊高教結構還無配套,放任全臺物價飆漲牽動公校學費逐年攀升,私校補助學生恐還落入校正迴歸政府買單,看似政府做莊的撒錢德政收買人心,實際根本就是借花獻佛的二流政策。賴導將「財政紀律」落入「競選支票」纔是「私校補助」的批判核心,如果只爲討好青年「普發紅包」,還要出演巧遇學生「歌功頌德」,一旦財政收支全然失衡,便會加重政府舉債情勢,最終反讓「私校補助」淪爲「債留子孫」的民粹政策。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