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賴清德「和平保臺」路線該怎麼走?(柳金財)

賴清德提出「和平保臺」路線,這確實比「抗中保臺」路線,更能帶來兩岸和平紅利。問題是,若賴清德不能停止倡議「務實臺獨」,還是難以爭取總統大位。(莊哲權攝)

此次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慘敗,僅贏取五席縣市首長,外界普遍認爲民進黨選情失利,源自「抗中保臺牌」失效。民進黨內負責檢討九合一敗選的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及立委羅致政,皆提到「抗中保臺」論述需調整。無獨有偶,同額競選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更提出「和平保臺」論述,一石激起千層浪,陸委會卻宣稱從未倡議「抗中保臺」路線;「和中保臺」思維再次進入公衆視野,頗有超越及揚棄「抗中保臺」路線,然其內涵卻仍隱晦不明。

賴清德提出「和平保臺」的兩岸論述,顯然已經認識到若民進黨一再倡議「抗中保臺」路線,在「烏克蘭情境效應」下,基於政黨利益可能犧牲臺灣安全及國家利益。民進黨在地方選戰中倡議「抗中保臺」路線,被視爲邊際效應遞減;不同於2020年總統大選「抗中保臺」路線發揮作用。俄烏戰爭爆發促使臺灣民意產生翻轉式改變,臺海戰爭風險機率提高、對美國支持臺灣防衛的信心下降及希望兩岸和平對話重啓協商比例增加。

民進黨體認到固然適度操作「抗中保臺牌」,利於選票極大化,促進政黨政治利益;然一旦過度消費此策略超過臨界點,恐引發臺灣安全風險提高之虞,「抗中保臺」路線存在「雙面刃效應」。民進黨在選後始有此深刻認識,應倡議「和平保臺」而非「抗中保臺」,在選戰中一再操作「抗中」、「反中」,徒增授予大陸當局動員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的口實,絲毫無助於臺灣安全保障。

事實上,「和平保臺」路線早在10月底前,前副總統呂秀蓮於「世界民主大會與臺灣民主」論壇中,即倡議「愛和平、保臺灣」,提醒勿陷入「中國龍跟美國鷹,爭霸全球的漩渦當中」;也表示大陸領導人雖喊出不會作放棄武力解決臺灣承諾,但仍保有「和平的窗戶」。不同於「和平保臺」思維,「抗中保臺」路線隱含的衝突對抗思維,恐觸發「引戰」、「招戰」而非「避戰」、「去戰」,徒增臺灣安全風險。

呂副總統認爲在習近平任內,臺灣民衆恐要越來越面臨「戰爭」或「和平」選擇,這與近期內國際媒體、雜誌及軍事情報機關研究指出,2027年以前臺灣安全維護堪虞。民進黨一方面倡議與大陸當局進行「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另一方面卻又無法承認「九二共識」,提出「新兩國論」挑釁大陸,豈非自陷安全困境。

然而,民進黨直至選敗,始有檢討「抗中保臺」路線之反對聲浪,幾曾「民主進步」意涵的「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精神,卻淪爲昔日其所批判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流於領袖「英明睿智」、「乾綱獨斷」及「一言堂」窠臼。「抗中保臺」思維,不易促進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的建立。前副總統呂秀蓮所倡議「和平,保臺灣」路線,立基於「民主和平論」立論基礎,促進中國民主化發展,與兩岸和平解決爭端具有密切關聯性。

同樣身爲副總統賴清德,應向前副總統呂秀蓮請益,「和平保臺」路線纔是民進黨長期執政基礎;「抗中保臺」路線不僅不利於永續執政,也不利於臺灣安全維護。賴清德若認爲採取「抗中保臺」路線,難以獲致「保臺」目標,就應調整其「務實臺獨」說法,避免給予外界持激進臺獨路線之認知圖像。當蔡英文總統公開否認 「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倡議「抗中保臺」路線,宣稱「大陸別國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更易促發兩岸敵意螺旋。

這些言詞實已悖離蔡所提「維持現狀」主張,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的承諾。無疑地,這將刺激大陸對臺政策之「敏感政治神經」。蔡英文所謂「維持現狀說」,皆已難解開兩岸僵局;更遑論是賴清德「務實臺獨說」,此更是踏上冒進主義。伴隨兩岸國力差距拉大,臺灣對抗大陸代價及成本越來越高,顯得力不從心。「務實臺獨」更易被視爲推動「急獨時間表」,反遭「急統時間表」的「武統」聲浪所吞噬。

儘管賴清德提出「和平保臺」路線,這確實比「抗中保臺」路線,更能帶來兩岸和平紅利。問題是,若賴清德不能停止倡議「務實臺獨」,不僅難以爭取總統大位;同時,也難以降低臺灣安全風險。換言之,「和平保臺」路線實踐,方能促進臺灣安全、經濟增長及國民團結、凝聚,利於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建成兩岸和平穩定架構。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