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防長會談:中美的「談談打打」與民進黨的「項莊失劍」(周忠菲)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兩人在柬埔寨暹粒(Siem Reap)會議場邊舉行的會談,是繼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臺後首次面對面。(圖/美聯社)

11月22日,美中防長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九屆東協防長擴大會議期間,「進行了90分鐘會談」。美中「長時間討論臺灣問題」的綜合報導,刷爆視頻。對關注東亞安全和臺海局勢者而言,幾乎可與卡達世界盃的關注度一比高下。

從報導看,西方媒體聚焦爲——這是美中防長今年從裴洛西「強硬訪臺」以來,首次重開的會談;這是中美探討建立衝突預防危機管理機制;避免進入新冷戰局面的努力等。對會談選擇在東協防長擴大會議期間,對這次會晤對亞太多邊安全有何意義,閉口不談。也許,這是考慮到今年美國總統與副總統的東南亞之行,均不成功。目前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白熱化,對東協國家顯現的「東亞安全觀」議題,若處置不當,會對共和黨「授之以柄」。

臺灣綠營媒體「相對安靜」,出現的是臺灣學者的專業性評述。認爲「在沒有正式宣佈恢復美中兩個等級的正式的官式對話之前,對美中來講,這次會面,應該說是作爲衝突預防的危機管理機制而已,還很難說是解凍」。也有評論認爲,「只是改善性的接觸操作」,「沒有實質意義」。看來自由世界的媒體,也有各自意識形態的「玻璃天花板」。

本文認爲,中美防長會談是習拜會的延伸。中美之間有兩條熱線,一條是元首級,另一條是國防部。這次會談,是今年中美國防部長之間的第三次溝通。會談的重要背景,是今年8月初裴洛西「硬撞臺灣」,探測中國的底線。中方的強硬反制,令拜登團隊感到,預期成效難以達到。

此外,比較近的背景是最近中美在臺海上空的戰機對峙和不久前亮相的中國珠海航展。美國在西太平洋海空的優勢,受到衝擊。拜登政府認爲,從經濟和軍事層面的關係看,與中國完全「脫鉤」行不通,不符合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所以,本文選擇從習拜會後,中美雙方的談談打打,以及臺灣「項莊失劍」的地位,對中美軍方這次高位階、戰略性強、關係複雜的互動進行解讀。受資訊所限,分析說不上了然於心。希望通過評述,起到擴展視野的作用。

會談的意義與解讀

此次會談,中方是應約。會談釋放的信號可歸納爲:

其一,保持習拜會「讓世界鬆一口氣」的氛圍。顯示中美在軍事層面上將力爭「不相撞」、「不衝突」。從美方看,宣稱「希望防止緊張的關係升級爲新冷戰的延續」,「爲了使兩國關係處於更穩定基礎,做最新努力」等。中方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會晤前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於發展兩國、兩軍關係的態度是真誠的。同時指出,談的基本前提是美方必須說到做到、信守承諾,把兩國元首共識真正落到實處,「美方要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

其二,中美兩軍將進入區域安全管控對話,是對中美元首會談時,對區域安全進行危機管控這一提議的延續。

美方強調,美軍長期以來,「一直尋求與中國軍方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以降低潛在爆發的風險,或處理任何意外事故」(會談前,奧斯汀表示希望中方開通戰區層級的溝通管道)。指出中美防長的接觸,有利於穩定兩軍關係,有利於對危機的管控。美方還做了「政治展望」,釋放「中美在過去6個月遭到冷凍的部分機制,預料將會重啓」這樣的信號。

其三,美國將中國定性爲戰略競爭對手,繼續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不變。如會談中美方強調「對中共軍機愈來愈危險的行爲,表示關切」。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空軍准將賴德(Patrick Ryder)會後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在印太地區表現出愈來愈具危險性的行爲,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他(奧斯汀)對此表示關切」。可謂來言不善。

其四,臺灣問題的重要性。拜登上臺以來,其對外戰略中,加大了打「臺灣牌」的力度,所謂「中國的地區威脅」,越來越成爲美國對臺政策的着力點。美國軍方是中美軍事溝通的推動者,但他們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顯得比行政部門更「僵硬」。此次會談中,美方的論調之一就是強調美國「對中國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反對」,反扣帽子,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剋制對臺灣採取進一步造成不穩定的行動」。

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在五角大廈記者會上,對臺灣問題的陳述是:奧斯汀重申了美國致力於維持其長期以來受到《與臺灣關係法》、三個美中聯合公報,以及「六項保證」指導的一箇中國政策。再次確認了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中國政府的立場是從來不承認《與臺灣關係法》)。

與「90分鐘會談」,美中防長「長時間討論臺灣問題」的報導相反,美國國防部會後發佈的聲明是:雖然本次會談未在臺灣、人權、美國對技術出口的限制或其他議題上取得重大突破,但提及了危機溝通的重要性,以及雙方在臺灣問題上對立的觀點」。可見臺灣問題對美國軍方的重要性與敏感性。

中方立場依然強硬。報導稱,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簡單而明確地告訴美國防長奧斯汀,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此外,魏鳳和指出,在臺海改變現狀的是美國,要承擔責任的也是美國。

中美「談談打打」,民進黨「項莊失劍」

如前所述,這次美中防長會談是中美元首會晤的後續。中美競爭,經濟與軍事的分不開現象,更加突出。

習拜會後,中方宣佈中美兩國將在安全領域、宏觀經濟、財經與經貿領域,做進一步溝通。據報導,在其後的8天時間裡,中美雙方在3個領域進行了5次溝通,兩國工作團隊開始跟進和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其間,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仍在繼續,科技戰還出現越打越烈的趨勢,正所謂「談談打打」,「打打談談」。

經濟方面,中美經濟團隊就宏觀經濟政策、經貿等問題進行了3次溝通: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G20領導人峰會期間,與美國財長葉倫會談。11月16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和其率領的美國企業代表團。11月1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泰國曼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女士。據報導,中美兩國氣候問題的特使,也進行了溝通。11月19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中美兩國的氣候問題特使,已經舉行了正式磋商。

軍事方面,如11月5日的美國船艦再次通過臺灣海峽,以及近期發生的,中美戰機在臺海上空72小時的激烈對峙中,出現中國戰機不弱於美國戰機,臺灣軍方宣稱「插不上手」的現象。只是美中臺三方對此均保持低調,很少報導。

何謂民進黨的「項莊失劍」?這個比喻是指,民進黨推行「親美抗中」路線,表明民進黨只是美國手中用來挑釁中國大陸的「一把劍」。被民進黨某政要謙虛地定位爲:「一把迎戰大陸的掃帚」。

今年以來,在中美抗爭升級。無論從對美國「代理人戰爭」的迴應,還是最近臺積電「護國神山」的搬遷,民進黨當局體現出甘願放棄軍事自主權,甘願放棄南海主權,甘願淪爲美國工具,不惜大量購買美國武器,不惜點燃兩岸戰火的強烈意向。民進黨選擇扮演「項莊」的角色,具有成爲美國刺向中國之劍的政治意願。只要民進黨能夠坐在臺子上。

但民進黨「項莊失劍」又是不可避免的。

中美關係的趨勢,表現爲臺灣問題與中美科技戰緊密相關。美國的工業構成,主要是高科技行業和軍工行業,中國的工業構成,優勢在於全產業鏈。中美對比,仍有差距,這是現實。但中國必然下功夫,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優勢,在高科技戰方面,對美國的打壓進行反遏制。其中,就包括高科技與軍事的並舉。提升保家衛國的能力。

中國並不害怕美國的科技封鎖。以半導體產業爲例,美國不可能在短期內,獨家完成對人類集體頂級技術「集大成」的產品,實現完全的自主替代,美國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中國具有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具有的優勢,中國在科技戰中選擇好突破方向,以舉國之力,定能達到目標,突破美國的封鎖,只是早晚而已。

對於美國的軍事優勢,中國也進行了充足的應對,實現了趕超式發展。這次中國珠海的航展中,中國軍事工業的突飛猛進,受到世界關注。中美關係中,經濟與軍事越來越不分開,脫鉤論市場越來越小的趨勢,將折射到美國的對臺政策上。

就目前看,民進黨的「親美抗中」,對美國已經沒有多大價值。中美的「談談打打」,決定了與大陸對抗的民進黨在中美關係中被邊緣化的長期趨勢。中美戰機的較量,中方戰機不輸於美機,美方沒有佔到便宜,臺軍宣稱「插不上手」,這些現象警示,如果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繼續進行干涉,美國應爲其行爲帶來的巨大風險,承擔責任。

世界對中美防長會談,評論都是正面的。尤其是亞洲國家認爲,既然談了,談當然比不談好。應該說,對會談時間節點、選址與議題,中美雙方都花費了不少心血。會談中,雙方對溝通程度的把握,也是周全的。

會談沒有立即產生明顯的結果,正是「戰略溝通」的題中之意。某種「只是象徵性改善接觸」的評論,是片面的。

(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