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可選「外國作品」 作家:要臺灣化還是世界接軌?

高中國文課爭議暫時告一段落。(圖/資料照)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文言白話的爭議在7日時,以維持45~55%文言比率告一段落,但課審會同時通過「白話文可以選採古代近白話的作品」,讓許多作家老師擔心,會不會連紅樓夢聊齋都成爲白話選文?這樣古代文言的比率會更高。教育部則在11日表示,應該以「年代」而不是族羣來判斷,也讓其他人疑惑「所以外國人作品也可以?」

雖然課審會通過維持文言比例,但也同意白話文的選文以「臺灣文學」爲主體,不過後面附註的「兼具世界華文文學、翻譯作品、文學論述等,並酌採古代接近語體作品」,也讓人擔心「難道話本古典小說也是白話文?」廖玉蕙就認爲,這樣會使得整體的文言比例更高,雖然有很多人認爲這些文本「很簡單」,但代表思想用語習慣還是跟白話文不同,不應該相提並論。

文言文的爭議還是持續着。(圖/視覺中國CFP)

教育部則表示,白話文以臺灣新文學、原住民作家爲主體是無異議的提案,但對於如何界定新文學作家,會議中的共識是「以年代來界定,而不是用創作者的族羣」,草案中會再研訂、重新到課審大會討論確切的定義;不過這樣的發言,也讓人疑問「所以只要在某個年份過後,無論誰寫的都算白話文?」教育部則迴應,白話文本來就包含翻譯文學、世界的華文文學,只是臺灣新文學應該看創作題材,不是寫作族羣。

政大臺文教授陳芳明則認爲,臺灣新文學可以有多元思想的選文,除了原住民文學之外,還有女性文學、同志文學,代表臺灣不同的族羣「都能有發聲的機會」;不過反對白話文的作家張大春則說,古文除了文學性之外還有「道德性」,他想像不出白話文能有「多大的、全面性教養意義」,討論這些其實沒什麼用。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