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養豬場數創新低 農委會:增產外銷目標不變

我國養豬場數降爲6609場,寫下歷史新低。(本報資料照)

根據農委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養豬場數降爲6609場,較去年同期減少390場,續寫歷史新低,不過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宣示,4年內毛豬增產100萬頭的目標不變,要靠提升育成率來進行。

農委會昨天公佈最新的各縣市養豬場數與頭數統計,養豬場數最多的前2名爲屏東雲林,其中屏東在養頭數122萬,雲林則高達156萬頭,佔全臺2成8的供給量

中央畜產執行長王忠恕表示,養豬場數量減少的狀況持續至少6、7年,現階段的6000多場是歷史新低點,但是未來仍有可能會降低。

王忠恕分析,育成率不佳、養豬環境不好、污染防治環保成本提升、二代無人接班都是養豬場收攤原因之一,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環保。

王忠恕進一步說明,這些離開市場養豬戶,大多是規模在2、300頭以下的小戶,且也不太願意接受轉型,多半不願意加強環保,或設置污染防護等設施,又因無力投入資材建設缺乏競爭力而離開。

臺灣今年好不容易從口蹄疫區中除名,有機會重啓外銷,但養豬場數卻逐年下滑,未來能否扛起外銷產量仍是大問號,但王忠恕認爲,場數減少的問題不大,較大的問題是在養頭數,雖然近年來有不少養豬場收攤,但也有大型業者近年來持續增產,這部分是還可以補足。

黃金城則解釋,我國豬肉若要拚外銷,未來4年內要增產100萬頭毛豬,雖然線在養豬場逐年減少,但國內母豬的平均育成率爲15.2頭,若能提高至17.2頭,就可望達標,但這目標要配合疫苗開發、加強飼養管理等纔有辦法達成,不是一夕間就能完成。

養豬協會秘書長張生金則說,自從大陸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國內就有許多廚餘養殖戶就紛紛退場政府對於養豬方式也轉趨嚴格,加強輔導改以飼料飼養,很多業者也因疫情及政策趨勢退場。

至於外銷,張生金說目前國內養豬頭數大概550萬頭,只夠自給自足,幾乎可說是沒有數量供應外銷,若有也是港、澳、新加坡等少量的做,要恢復到過去大量外銷至日本,以目前的數量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