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汽機車舊換新減徵 對車業的影響

汽機車舊換新減徵政策,讓車市一路長紅。圖/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於2015年底推出汽機車舊換新或出口可減徵新車貨物稅政策,自修訂隔年施行,實施已近八年。本文試圖探究該政策對車業的影響。

■減徵新車貨物稅

車市一路長紅

2015年底通過《貨物稅條例》新增第12條之5,報廢或出口登記滿一年之出廠六年(之後改爲十年)以上車輛或機車,每輛汽車與機車可分別減徵5萬元與4,000元。該規定於2016年1月8日開始施行。觀諸立法理由:「爲促進舊車外銷並減少老舊車數量以達節能減碳政策目標,爰增訂本條文,俾鼓勵小客車、小貨車、小客貨兩用車及汽缸排氣量150立方公分以下機車所有人汰舊換新,並引導中古車出口以帶動車輛產業發展。」

政府提供高額的貨物稅減免爲誘因,形同補貼新車銷售價格,對汽、機車產業裨益良多。引用交通部統計查詢網的數據,2015年汽車新增掛牌車輛數汽車爲42萬輛,機車70.6萬輛,政策實施後銷量一路攀升,2020年達高峰,汽車45.7萬輛,機車103.5萬輛,後因晶片短缺銷售有所衰退。今(2023)年晶片問題逐漸緩解,1~11月新增掛牌汽、機車分別成長11.8%與16.85%,汽車銷售創下18年新高,按照其成長率推估,今年新增掛牌汽、機車輛,將達48萬輛與84.5萬輛之譜,將創下可觀的銷售紀錄。

■經濟部評估政策效益驚人

2018年7月經濟部提出《貨物稅條例第12條之5實施成效說明》報告,評估實施二年(2016-2017)的效果,對於稅收、經濟與環境均有驚人的成效,甚至比施行初期的稅式支出評估報告還要亮眼許多。二年來增加汽車21萬輛與機車17萬輛的報廢量,雖然讓國庫減少161億元(汽車130億元與機車31億元)貨物稅稅收,卻額外創造國庫稅收逾500億元的稅收;對於汽、機車產業產值更超過千億元,還減少碳排35.5萬公噸,並節省44.9億元的能源費用。

經濟部並以汽車新車銷售年增10.5萬輛與機車年增17萬輛計算,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每年可分別創造1081.7億元以及150.74億元經濟效益,進而帶動車廠營利事業所得稅、車廠營業稅、進口車、關稅、零組件關稅、貨物稅等稅收的增加。立法院基於其創造的神奇效果,決定在五年期限屆滿前,於2021年將期延長五年,至2026年1月7日爲止。

■二手車市場受創,

進口車受益匪淺

惟此補貼案效益恐過於膨脹,還有以下幾項負面衝擊:

首先,高度依賴政府補貼:2016年與2017年獲准減徵貨物稅的新車數佔所有新增掛牌車輛數爲26%與33%;機車比率更高達34%與48%之譜。由於財政部只公佈政策施行前二年的數據,之後年份的佔比並不清楚,可以推估約在2至3成。

其次,衝擊二手車市場:舊換新可補助5萬元,吸引大量的消費者購車,直接對二手車市場產生排擠效應。依據交通部統計局的資料,2015年中古汽車與機車的過戶數分別爲82.8萬輛與84.2萬輛,舊換新制度施行後,數量即一路走跌,2018年只剩74.1萬輛與63.9萬輛,之後因晶片缺貨,中古車才一路走揚,逐漸回到制度施行前的水準。

且老車至少有5萬元的價值,干擾殘值低於5萬元的市場,造成經濟弱勢者購車困難,也影響中古車商的取得老車的來源。縱然已修法將門檻由六年提高至十年,問題並未解決,且徒增大量的接近門檻的老車,佔據免費停車區,等待達十年年限屆至再交易。

第三,中古車出口效益極低:該政策另一個目標爲鼓勵中古車出口,推估每年有0.9萬輛的中古車出口,惟引用2019年媒體報導,汽機車出口換新減徵案件,2016年時只核退二輛,2017年十輛,2018年有六輛,2019年上半年二輛,3年半僅有20輛,其中機車只有四輛,效益幾可忽略不計。

最後,進口車受益匪淺:前述報告評估的車市,系國產車主導我國車市時期,佔有率爲65%,進口車僅有35%。然而,近年來進口車快速擴增,佔有率已逼近5成,且還有好幾個月超過5成,政策反刺激外國車廠在臺攻城掠地。

獎勵措施即將屆至,預料車商又將遊說再次延長獎勵。本文以爲,該政策推動的時機,系當時車市處於低迷期,而現在車市相當熱絡,還有必要扭曲市場長期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