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解讀封控後的大陸救市政策

封控影響,大陸經濟情勢險峻

封控影響下,大陸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下降0.82%;全社會用電量由3月份增長3.5%轉爲下降1.2%。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較3月上升0.3%,達6.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其中16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較3月上升2.2%,達18.2%,創歷史新高。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0.9%。換言之,大陸4月份除失業率、CPI上揚之外,其他數據均呈現滑落。

大陸提出33條政策以「救市」

意識到情勢的險峻,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是在5月18日的「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上表示:經濟要恢復常軌,一是既有政策要儘速落實、新舉措也要能用盡用;二是要透過穩住市場主體,以穩增長保就業保基本民生。爾後,李克強在5月25日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再強調未來政策目標:一是如何在第二季實現GDP成長率正增長;二是如何讓失業率下降。

基於此,5月31日大陸國務院發佈包括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保基本民生等六大項共33條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歸納來看,有三大重點:一是減少市場主體負擔;二是增加投資;三是促進消費。

在減少市場主體負擔方面:大陸定義,舉凡從事生產、購銷、運輸和服務性活動的法人和自然人,都被稱作市場主體。大陸目前共有包括4,600萬家企業、1億以上的個體工商戶,以及200多萬農民專業合作社,共1.5億市場主體。此次的減負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增值稅的留抵退稅、貸款延期還本付息、降低貸款利率、緩繳社保、降低用水用電用網等成本、減免房屋租金等;這些政策主要是爲了解決市場主體現金流不足、還本付息壓力大、市場需求持續不振等困難。

在增加投資方面:此次重點着力在加快政府支出以帶動民間投資。政策指出:要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今年已下達的3.45兆人民幣專項債,要在6月底前發行完畢、8月底前使用完畢;同時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物流、市政和產業園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原有的九大領域基礎上,再將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納入專項債使用範圍內。

與此同時,還強調要加快政府投資水利工程專案、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並鼓勵民間投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以及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重點領域專案建設。也就是說,以擴內需爲基點,加快推進各類基礎建設。

此外,雖大陸當局仍延續既有論調,指陳應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前提下,對平臺經濟設立「紅綠燈」。但此次救市政策強調平臺經濟的發展,不但可穩就業,還可動帶中小微企業紓困。換言之,相較去年的嚴打,大陸當局爲平臺經濟重啓了綠燈。

至於促進消費方面:政策重點在增加汽車的銷售。據統計,由於大陸汽車銷售佔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比重10%;疫情影響下,4月份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1.6%,拉低當月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同比增速2.7%。因此,此次救市政策,希望透過限購指標及人員資格限制的放寬、以舊換新的鼓勵,以及二手車限遷制度的取消等方式,活絡汽車市場、並帶動汽車全產業鏈發展。與此同時,政策還強調要加快社區、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客運站充電樁的建設,以刺激電動車的銷售。

大陸救市代價,將是各界關注重點

大陸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經濟也曾跌落谷底,第一季還創下GDP年減6.8%的史上首見紀錄;但在政策發力下,加上外需的爆發、房地產的榮景,第二季開始GDP增速即轉正,全年呈現V型反轉。大陸當局認爲:雖然大陸今年的出口和地產不具備2020年的條件;但以大陸內需市場爲槓桿,仍可再次實現V型反轉。

總的來看,大陸此次透過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活動的救市政策,相信仍會達到一定成效;今年經濟「爬坡過坎」仍有機會。但大陸歷次的救市政策,都遺留了一些後遺症。因此,未來更應關注及討論的,是這次救市政策,大陸將付出怎樣的代價?對大陸經濟、乃至兩岸經貿,又將造成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