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俄烏戰爭是臺灣廣納人才的機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了自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潮。在烏克蘭4千4百萬人口中,大約四分之一流離失所。此外這場戰爭也產生了一個較小羣體的難民潮:估計到俄國與歐洲交通完全斷絕前,已近25萬的俄羅斯人選擇倉促拋下一切,流離國外。到4月初只剩通往土耳其以及中西亞各國的渠道尚保通暢。而這些流亡俄人主要爲年輕、受過良好教育、且社經資源相對富裕。其專業主要爲高科技、具高度地域轉換、且遠程工作技能;其他專業人士還包括記者、社會運動推動者、藝術家、研究學者,或非政府組織人員。或許這些菁英沒有經過戰爭的摧殘,但其前途未卜所受的壓力,實是另一種類型的難民。

入侵烏克蘭不久後,俄羅斯實施禁止批評官方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鎮壓措施,加上日益嚴重的國際制裁措施,由於專業人士可接收外界資訊,大多已經瞭解俄羅斯勢必陷入孤立,留在國內無力迴天的情況下,前景註定黯淡。例如摩根大通預測其他今年經濟成長率爲 -11%,國際金融研究所(IIF)更預測爲-15%。即便日後情勢改變,也已知其國內發展已近毫無希望。如戰爭結束後一旦政策改變,在沒有斷航加上俄羅斯政府的目前政策阻擋,人才出逃的情況應只會更加嚴重 。

由於俄烏流亡人士大多位於歐洲,對這些收容國家的經濟負擔瞬時加重。其他國家若是願意接納,不僅符合人道精神,更助歐盟解決難民激增燃眉之急。烏克蘭戰火蹂躪,百業殘破,一時高技術人才恐怕無法在其國內復員。

另外,緣於地理、語言、文化之故,成爲在俄羅斯人出逃聚集最多的中、東歐及西亞(特別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受普丁政權拖累之故,已常遭不友善態度對待。因臺俄非直接敵對國家,該國移民對臺灣之國安顧慮應較低。臺灣民衆一般也比較沒有因爲憎惡俄羅斯政府所產生對俄人的歧視。對某些俄烏流亡人士來說,可能是一個安身立命的好選擇。

然而,選擇到亞洲國家定居的俄人所付自身成本(適應文化、種族、語言差異)較定居歐美爲高。另外,臺灣和俄烏兩國的雙邊往來也比較有限。儘管爲了吸引外國人才,臺灣從2018年初就已經開始實施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外國的科技,藝術,體育等等專業人才都可以申請就業PASS卡或就業金卡來臺定居就業。這些管道固然爲外國人才來臺打開了一扇門,但是提出申請的主動權還是在申請人手上。如果要吸引俄烏兩國專業人才來臺定居,我國必須更積極的推出結合就業,就學,難民救助的專案,並在當地及鄰近國家更積極的推展這個人才延攬計劃。

由於地理及人文的關係,臺灣長期欠缺對東歐、中西亞的瞭解。此次俄烏戰爭給臺灣帶來一個機會,藉由吸引兩國人才來彌補臺灣所欠缺的人力資源,特別是基礎科學、人文學科、藝術,以及運動項目。不僅可以更加豐富臺灣文化多元性,更發揮人道精神,接納流離失所的遷移人才,分擔歐盟國家移民暴增的壓力,爲臺灣在國際上廣結善緣,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