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就知變天! 你也是「亞健康族羣」嗎?

▲45歲的宋先生關節恍如「人體氣象臺」,只要一痛就知道要變天了。(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45歲宋先生膝蓋車禍舊傷痠痛腫痛反覆不愈,照了X光也未發現骨頭問題,但只要天氣轉涼,他的膝蓋就成了「人體氣象談」,無法久站久蹲,讓從事消防設備業的他,因持續疼痛嚴重影響工作所幸醫師在瞭解狀況後施以鍼灸治療,經過幾次療程下來症狀緩解不少,近日就算天氣轉爲溼冷也不見發作,讓他又變回「頂天立地」男子漢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醫師表示,冬季中醫門診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氣喘,以及筋骨痠痛或關節疼痛爲主。其中,筋骨痠痛比例有明顯上升,如患有退化性關節炎老年人,及有關節舊傷或正在轉骨階段的年輕族羣。張晉賢醫師表示,中醫治療目前大衆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年齡層也越來越廣,顯示中醫治療成爲民衆積極改善身體症狀的主要選擇。

▲醫師幫患者艾草灸法緩解膝關節痠痛。(圖/羣萃公關提供)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針所不爲,灸之所宜。」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黃敬仁醫師進一步指出,面對常見的筋骨關節問題,建議可透過雷射鍼灸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鍼灸的針法做不到的地方,可以用灸來補強,其中以艾草灸法最爲常見,透過燃燒艾草的溫灸,是中醫在冬季最常使用的「補法」,不但能去除身體的寒氣,讓氣血通順,更能調理體質,改善關節痠痛,也可適時搭配藥膳食補,達到效果提升。

黃敬仁說,近期在天氣轉涼後,中醫門診有身體調理需求的民衆明顯增加2成左右,這些民衆總是有些身體不舒適的症狀,但又還不像是生病了,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族羣」。由於亞健康族羣並非實際生病,透過中醫補助,以鍼灸療法或藥膳調理的方式可改善不舒服症狀,再搭配日常生活作息調整,則可回覆到真正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