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痛苦,大半來源於性格
思維方式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討論度很高的話題:
爲什麼有的人明明智商、情商都一般,卻可以取得事業的成功、人生的幸福?
而有的人,面對工作卻總是愁容滿面,最後只能默默無聞、毫無建樹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高贊回答是:性格不同。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
在積極性格的支配下,人們可以激發出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將自己的工作能力發揮到極致。
相反,在消極性格的支配下,你每天的心情就會陷入萎靡之中,做起事來就會有諸多不順。
所以說,工作上的痛苦,大半來源於性格。
一、習慣性抱怨,摧毀你的熱情
作家李維渴,曾經講過一個年輕人的故事。
有位年輕人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著名公司,引來了周圍同學的豔羨。
年輕人躊躇滿志地說:“你們就等着看吧,總有一天公司將會以我爲榮。”
他以爲公司會將他安排在管理崗位上,卻沒想到他被安排到車間做維修工。
維修工作又髒,又累,還不體面,沒幹幾天年輕人就開始抱怨:
“讓我幹這種工作,真是大材小用!”
幾個月後,同車間的同事被提拔到了管理崗位,年輕人又開始抱怨:
“老闆爲什麼不重視我?我什麼時候才能脫掉這身油乎乎的工作服?”
後來公司接到了一份很大的訂單,需要維修工對設備進行檢修,不能有一處錯漏。
年輕人一邊抱怨工作強度太大,一邊敷衍了事。
最後導致生產時設備出現了故障,公司爲此蒙受了巨大損失。
年輕人撇撇嘴:“都是設備老化,誰也無能爲力。”
到了年底裁員,不出意外年輕人被裁掉了。
此時他還在對着周圍人抱怨:“爲什麼是我?”
可再沒有人搭理他了。
生活中,也許你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見過類似的人。
他們總覺得公司的待遇配不上自己的付出,於是工作中總是抱怨不休:
“爲什麼我當初要進這家公司?”
“爲什麼我會遇到這樣的老闆?”
“爲什麼我做這麼多事,卻拿這麼點工資?”
諸如此類的抱怨,在職場中每時每刻都有人講,但這樣的行爲能換來什麼呢?
作家鮑溫說過:
喜歡抱怨的人整天都是一副苦瓜臉和沒有靈魂的軀殼,這些只會讓他一步步走向絕望,自己卻渾然不知。
有時候,你也以爲抱怨只不過是一種負能量的宣泄。
但事實上,人一旦習慣了抱怨,就會在困境中沉淪。
抱怨就像是一味毒藥,它摧毀你的熱情,削減你的意志,最終令你一事無成。
職場最忌諱的,就是怨天尤人。
二、經常性內耗,消耗你的能量
工作中,比內卷更可怕的,是內耗。
容易內耗的人,外界的隻言片語、風吹草動都會令他心神不安。
他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看法中,糾結在意,讓自己備受煎熬。
武志紅的一篇漫畫中,就刻畫過這樣一個女生。
她彙報工作時,看到上司皺了下眉,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講太差了;
她看到同事點奶茶也不叫上自己,就覺得全公司人都在孤立她;
她發現自己所做的工作被轉交給了新人,就在想是不是自己哪裡工作做得不好……
凡此種種,讓她在工作中感到無比疲累。
但實際上呢?
領導覺得她工作表現很好,皺眉只是臉上有點癢;
同事點奶茶忘記她,可轉身就請了她去吃火鍋;
工作轉交給了新人,是因爲她即將升職加薪,要接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容易內耗的性格就是這樣,他們習慣過度解讀外界的一舉一動。
久而久之,內心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帶來嚴重的能量消耗。
渡邊淳一說:“只有對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泰然處之,才能開朗大度地活下去。”
當我們能夠無懼外界的眼光,只專心做好眼前的事,工作才能變得順遂輕鬆。
作家李筱懿年輕的時候,在一家公司擔任秘書。
初入職場的她,因爲業務不熟練,時常遭到同事們的嘲笑。
但是李筱懿卻毫不在乎,她每天只全神貫注做好自己的事。
一個月的時間,她將各種秘書學典籍讀了個遍,隨後更將這些知識,熟練地運用到工作中。
當同事們發現她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幹時,背後的議論自然也都不見了。
有人說:心態的“態”,拆解開來看,就是心大一點。
成年人的世界,若遇到一點委屈就揣測半天、思索半天,最終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
凡事心大一點,工作就順利一點。
當你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本身,你會發現,外界的閒言碎語都不足爲懼。
不內耗的,纔是職場上的聰明人。
三、討好型人格,損傷你的心力
蔣方舟曾經在《奇葩大會》裡談到“討好型人格”。
這種人在工作中往往有兩種表現:
1.做任何事,都會考慮周圍人的感受,希望讓對方滿意;
2.與人交往中,沒有原則和底線,從來不會表現自己的不愉快。
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迎合所有人,完全不管自己的處境。
看上去是合羣的表現,但是時間久了,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卑微,越來越心累。
更可怕的是,因爲沒有自我,也就意味着沒有人會考慮到你的感受。
你會變成團隊裡可有可無的存在,逐漸被邊緣化。
電視劇《女心理師》中,莫宇是公司出了名的“老好人”。
明明已經下班了,有同事讓他回公司幫忙發封郵件,他說“好”;
明明到了休息日,領導讓他回來加個班,他說“好”;
明明原本約好的聚餐,同事們臨時變了地址弄得他措手不及,他咬咬牙還是說“好”。
即便如此,真到了聚會那天,同事們還是沒想起他來。
爲了不讓同事們感到尷尬和內疚,他只好給自己找藉口:“是我自己有事耽誤了。”
這還不夠,第二天他還給同事們帶各自喜愛的奶茶,希望能讓大家高興。
可這般委曲求全,不僅沒有得到同事們的賞識,反而讓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局。
每天上班,莫宇總是忙於應付人際瑣事,連自己最分內的工作都無法顧及。
久而久之,只要想起上班他就心力交瘁,總感覺工作沒有奔頭。
但其實,工作本身並不累,累的是那顆討好的心。
要知道,職場裡拼的不是友好和善良,而是真本事。
正如獵聘副總裁邢子培說:
你來工作不是爲了讓別人愛上你,喜歡你;你來工作是爲了讓別人尊重你。
而別人尊重你的原因絕對不是你每一件事情都說yes。
別人尊重你的原因,只能是你的專業知識和進取精神,以及你爲組織、爲業務帶來的貢獻。
永遠記住,一味的妥協和奉承,是得不到認同和尊重的。
上班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只需要做好自己。
四、長期性懶散,阻礙你的提升
卡耐基說過:“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會主動做事的人,註定一事無成。”
工作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
媒體人@楊明遠提起過自己的一個同事。
名校畢業的老江,在公司已經工作了5年。
起初同事們都對這位老員工崇拜有加,覺得他有能力又有抱負。
但不久大家就發現,老江嘴上總是嚷嚷着升職,一到真正工作的時候,就划水摸魚。
平日裡總是暗示領導加薪,一旦上頭安排出差,他不是說家裡有事,就是藉口身體不舒服。
他每天坐在電腦前,看似在認真畫圖,實際上在偷偷打遊戲、刷視頻。
上半年公司集體漲薪,同事們人人有份。
除了老江。
有同事感到不解,私下偷偷問老闆,結果得到的只有這麼一段話:
“像老江這樣每天混日子的人,總以爲我不知道,其實我什麼都知道。目前公司收益好,老江這樣的不至於裁掉。至於升職加薪,絕對沒有他的份。”
職場大咖何加鹽說:當你工作中混日子,其實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爲你自己都認爲自己的時間不值錢,你的工資怎麼可能高得了呢?
一個人大可以靠混日子來度過每一天,但這種懶散的行爲,只會讓你的人生停滯不前。
真正優秀的人,懂得在工作中不斷精進,磨鍊心智,以實現人生價值。
美國鋼鐵大王齊瓦勃,18歲就來到卡內基經營的一家建築公司打工。
當時,周圍人都嫌棄工作累、薪水低,但齊瓦勃卻不以爲意。
他每天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做到極致。
下了班,同事們聚在一起抽菸打牌,他卻一個人默默學習建築和管理知識。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爲,認爲這麼努力替老闆打工是一件非常傻的事情。
但是齊瓦勃卻回答說:當我產生的價值遠超所得薪水,一定可以獲得更多機會。
果不其然,到了25歲,他就已經升爲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而當初那些渾渾噩噩的工友們,依舊在原來的崗位,拿着微薄的薪水。
洛克菲勒曾說:“如果你視工作爲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相反,如果你視工作爲一種機遇,人生就是天堂。
生而爲人,與其懶洋洋地度過每一天,不如沉下心來,努力成就一番作爲。
當你以一顆匠心踏實深耕,工作自然會給予你想要的成就和驚喜。
五、結語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說:
工作的意義,還在於一份責任、一個使命、一場磨鍊。
它淬鍊人的心智,在日復一日的挑戰中,不斷完善我們的性格和品行。
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就是在工作中遇人修心,遇事修性。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