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託薪水太高業者不滿?托育催生聯盟憂「托育平權」 恐損及勞權

靖娟基金會質疑私幼業者欲拿納稅人的錢補貼盈餘?是否缺乏訴求正當性。(靖娟基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靖娟基金會質疑私幼業者欲拿納稅人的錢補貼盈餘?是否缺乏訴求正當性。(靖娟基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私立託嬰中心業者今天在發起「托育平權運動」,要求公私托育同工同酬,並要求政府補助。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表示,準公共制度從2018年上路,目標之一也希望改善托育人員薪資,因此設計符合一定條件資格的私立託嬰中心可與政府簽約合作成爲準公共化服務,而中心必須保障托育人員的投保薪資,並建立調薪機制,確保托育服務品質,但截至2021年8月仍有253家(近3成)準公共託嬰中心未達成托育人員薪資改善目標,也就不利穩定托育服務人力發展,無法保障托育人員的工作權益,更難確保給家長、幼兒安心與適切的照顧服務。

政府部門近日擬修正「公共化托育機構托育人員薪資支給基準表」,並大幅提升公託托育人員薪資、最高可達5萬3485元,相較依規定準公幼薪資最高僅3萬6000元,私幼業者今天抗議指出,政府製造同工不同酬,此舉無非造成託嬰中心人力流動力增加,導致嬰幼兒安全依附感蕩然無存,並指出不包含勞健保、勞退金,調幅將近30%,政府不是隻會喊口號,卻讓經營者自己出錢填補政府空洞的口號。

靖娟基金會等多個兒童團體指出,業者打着公私立條件差異的名號,談托育人員薪資差異,影響孩子與家長權益實爲假議題,並訴求比照公共化補助,試問拿納稅人的錢補貼盈餘?是否缺乏訴求正當性。

對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強調,用「同工同酬」一詞是將公共、私立托育服務混爲一談。公共、私立托育服務的運作邏輯天差地遠。公共托育服務的邏輯在於確保每一位公民的托育權利,依需求設點,無論偏鄉原鄉都用得到,且負有優先照顧弱勢家庭幼兒的義務;由政府衡量家庭可支配所得確保每一家庭都用得起;無營利行爲,由政府制定合理成本,確保托育人員合理薪資與勞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