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正視國營事業經營問題與政府的態度

工商社論

自四大公投案成案以來,財經熱門話題一直都離不開國營事業。不只核四廠是否重啓、藻礁是否永續保存兩大能源議題,國營企業首當其衝,必須挺身而出爲政策辯護,即使乍看之下八竿子打不着,一些偏離經營方向論辯的事件,從農產品滯銷到重建動物園的經費沒着落,也都主動找上門來,一次又一次的,國營事業持續在爭議問題上扮演着主角,它的運營方式與政府對其定位,均有檢視的必要。

臺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爲主體的經濟社會,爲數衆多的小規模公司羣,正好烘托了這些龐大機構存在的特殊性。以金融市場爲例,國營事業在債券市場適用的利率條件相當低,拿去年第四季所發行的臺電公司債來說,利率水位只有0.47~0.69%,遠低於一般企業。而臺電負債總額超過1.8兆元,且財報尚未認列投資核四虧損近2,900億元,這樣的財務結構,之所以能適用債市的最優條件,各大法人機構也樂於持有,與其國營獨佔事業的身分,有着密切的關係。

從實際的經營成果來看,也常見國營事業獲利大漲或暴跌的現象。與臺電並稱兩大國營事業的中油,去年自結虧損數高達434億元,根據中油的說法,之所以出現鉅額虧損,是因爲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飆漲下,爲了配合政策凍漲導致的結果,但天然氣不論再怎麼貴,爲了臺電發電的需要,中油都要持續購入,此一情況若無法調整,新年度的虧損還會持續擴大。

當然,也因爲此項政策,讓臺電漁翁得利,去年獲利高達256億元,換句話說,臺電年度高獲利並非經營如何得法,很大的部分,是受惠政策操控價格不請自來,中油的損失成就了臺電的獲利來源。

不論從負債面或損益面來看,國營事業均難以正常的財務概念解讀其績效,財報上科目的「其他項目」,更令人歎爲觀止。包括高雄市政府規劃改建壽山動物園缺少經費,可以直接要求臺電與中油,各捐8,000萬元,兩家公司對小港運動中心的興建,也各自出資1.3億元;大陸禁止進口鳳梨釋迦所出現的2億元的產銷缺口,政院同樣要求各國營事業埋單等,例子不勝枚舉。

對於此類事件,國營事業家大業大,基本態度是政治至上、低調處理,諸多事情之所以被端上臺面,顯然內部人很有意見,讓消息曝光引起討論,期待避免類似損及企業利益的事件一再發生。

對於這些簡單粗暴的爭取經費方式,主管機關的態度,卻沒有藉由輿論壓力予以遏止的想法。經濟部長王美花受訪時表示,國營事業一直都有睦鄰經費,加上地方也有許多新的建設,只要符合程序,董事會通過後就可以撥款。如此說法,那些看上國營事業豐富資源的各方勢力,自然更是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的以各種名義向國營事業伸手。

農曆年前,還爆發了兩件與國營事業有關的弊案,包括中油採購案因疑似護航收賄近3,000萬元,高階主管遭羈押禁見,以及中華電信員工利用優惠專案與外界合作,導致公司出現3,000多萬呆帳等。坦言之,類似的案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凸顯國營事業的企業文化,實有必要重新形塑,尤其對於一些行之有年、處於灰色地帶的潛規則,須要適時修正調整,但若主管機關不以事業單位的正常經營爲考量,對一些便宜行事的作爲,還給予合理化的解釋,長此以往,國營事業一再出問題也不足爲奇。

政府部門更需要重視的是,許多的國營事業,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期。以去年虧損超過400億元的中油來說,除了受到凍漲政策的干擾,目前國際上出現的限期減碳行動,以及電動車快速崛起的趨勢,均讓這家老字號的國營企業,承受極大的轉型壓力,手握龐大資產的中油公司,在調整身段的過程中,所涉及或釋出的龐大資源和利益,均遠超過敦親睦鄰費用和單一標案的支出,相信爲數衆多的外圍人士,都在思考如何雨露均沾。該如何防範未然,讓中油華麗轉身同時也能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纔是政府高層應認真思考的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