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創造讓人民幸福的美學經濟

全臺老舊建築都更遲緩,城市翻新樣貌遙遙無期。圖/本報資料照片

爲了提升國人美感,教育部明年起將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劃」第三期五年計劃,預計再投入15億元。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美感是感受過程,感受纔有溫度,希望學生從日常生活去體驗和實踐美感素養,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善用美感教育。原來政府從教育單位下手推美學教育已經十年了,但不說大家還不知道,而且問題是這些年臺灣變美了嗎?

臺灣最美的風景,一度被外國觀光客認爲是「人」,因爲溫文敦厚好禮的人民,讓陌生訪客大感溫暖,但近些年政治人物及網軍的撕裂,這「人美」幾乎已不存在。臺灣有高山森林海洋、鳥類蝴蝶魚獸等生物多樣性充足,說臺灣地景生態美麗無庸置疑。但要是說臺灣的城市建築、器物與生活絕美,可能大家並不同意。

30年來建築法規規定,公共工程必須編列公共藝術品,藝術品價值是工程費百分之一,私人建築公共空間也有藝術獎勵,但我們隨處可見的雕塑品被記住有名的沒幾個。我們新建大樓或有些也美,但老舊都更遲緩,要城市翻新樣貌遙遙無期。

我們推了地方再生條例,但鄉下資源很難整合,小店小物或有趣味,但通常只能玩半天。更別說全臺的老街都長得一樣,都幾乎賣同樣的東西。缺乏大資金投入及國際級整體規劃,讓臺灣旅遊就只有小確幸,停留不久,不容易一來再來。難以如同泰國、或近幾年的韓國,更別談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古老國家,觀光產值佔GDP比重就高達30%~60%,成爲國家重要財源。

臺灣近來各縣市政府時興推打卡點建設,這是最容易看得到的政績。但多數曇花一現虛有其表,通病是隻重視表面,沒導入人文歷史美感。長遠以往,地方沒落,我們將失去每個人的故鄉。美學進不了生活,臺灣社會終究進化不了文明國度。

在義大利旅遊,行人就像走在時裝設計伸展臺上,每個街上櫥窗都像個藝術品。在日本各地買的伴手禮或甜點,只有當地纔有,過站就買不到了。這是爲什麼早年日劇「失樂園」男主角騙妻子出差與女友約會,還要特別搭車去買當地伴手禮回來給妻子。在法國,米其林廚師每年有公益課程,到國小做菜給小朋友吃,因爲他們要培養小孩的味覺品味,這是社會公益也是他們未來的生意。

臺灣這幾年餐飲美學明顯進步,口味創新與擺盤多有講究。但臺灣的穿着設計仍有待提升,所謂的藍白拖、運動短褲,仍是街上主流。我們學生的制服普遍很醜,我們工廠建築裝潢設計與工作者的制服,讓人在企業工作沒有榮譽感。我們的宗教活動參與者愈來愈多,但宗教美學仍不敢當。我們的《雄獅美術》1996年就已停刊,《幼獅少年》2021年停刊,《幼獅文藝》最近也宣佈將在12月停刊。陪伴臺灣美術教育逾半世紀的雄獅圖書,更已在今年9月結束營業。

一葉知秋,臺灣人重視美學的觀念未見提升,臺灣在美學的消費支出真的太少。影響所及我們的建築、戲劇、出版、流行文化、商品設計與生活型態的產業發展都原地踏步。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當年爲了iPhone手機一個彎曲弧度,打掉幾次重練。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電動車,不只強調外型還重視乘坐的體驗。星巴克好喝的不是咖啡,是形象認同。可口可樂糖水沒多厲害,高明的是那股擋不住的歡樂味道。一個缺乏美學的社會,當然成就不了聞名世界的品牌產品。不用講精品時尚,認同製造商品應都需要美學的靈魂。做爲一種文化文明與精神素養,它是企業長青的不二法門。再不改變難道我們一輩子只做代工?臺積電改變了多少臺灣美育?我們的珍珠奶茶爲什麼是別人去發揚國際?

潘文忠說美學素養讓偏鄉國小的中央廚房成爲打卡景點;教科書變美了;學校老舊廁所也強調美感;大學宿舍改造運動設施成爲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未來五年15億元,將以「從幼啓蒙、紮根生活、在地國際、永續實踐」爲理念,強化跨單位合作機制,兼顧在地實踐與國際鏈結,擴大美感教育影響層面,實踐美感即生活的理念。

的確美學無所不在,做爲文明生活的質素,需要一點一滴做起。但從小孩着手還不夠,通常孩子們畢業就被大人社會同化了。只有一個教育部的15億怎麼夠?五年後我們期待看得到改變?內政部、文化部、觀光署,甚至經濟部、商業署都應該動起來,做爲行政院內化人民素質的計劃或總統競選人的政見都應該。我們能下決心全面推動臺灣美學前瞻計劃,用1,500億的預算不多,還有許許多多的企業能投入,而這將會是臺灣人民未來幸福感提升的最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