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拜登政府的政策作爲和期中選舉

工商社論

今年1月任滿週年迄今,美國總統拜登的領導統御和國家治理能力,備受美國民衆和社會輿論的質疑。從去年初就職後的氣定神閒和指揮若定,到如今民生物資的漲聲響起,在在都影響其施政滿意度。

去年底感恩節和聖誕節,全美各大港埠的碼頭、倉儲和貨運司機的缺工,導致港口堵塞,民衆年節的供貨不及。民生物資供應鏈的斷鏈問題,迄今仍未完全解決,卻又遭逢四十年一遇的通膨,而伴隨春天旅遊盛季的來臨,油價的大幅上揚,則是拜登總統執政滿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美國學者Neustadt在1960年和1990年,曾經撰寫兩本專書,探討1930年代以來,美國曆任總統的領導風格,其所提出的四點觀察是:「權力,是由分散的機構所共享」;「總統的權力,見於政治說服」;「依據政策的優先順序,進行協商和議價」;以及「權力,能夠對最後的結果,造成重要的影響」。

一個根本的問題是:領導統御(leadership)和權力(power)的中間,能不能劃上一個等號?答案是未必。然而,這不意味着兩者之間,並沒有相似、得以連結之處。換言之,在現實的政治世界,國家領導人可以運用權力的手段,去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對於總統制的美國而言,面對立法部門的國會制衡,政治權力的行使,必須考量「政治說服」和「協商議價」的能力。此時,個人特質和長期的從政性格,在面臨突如其來的重大危機,對於動員能量的掌控,當直接關係到情境應變能力的強弱。

回顧拜登36年參議員、八年副總統,豐富的政治資歷,他的溫和個性和外交長才,穩健的「從政性格」,是美國人民對他的普遍期盼。在去年秋天之前,他重新建立與歐洲盟友的信任關係,在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上,重申控制地球升溫攝氏1.5度的努力目標,並積極推動通過全球最低企業稅,年營收7.5億歐元以上,適合15%的最低企業稅率,將在2023年上路。這些無一不是做爲全球領袖羣倫的美國總統,在國際政治、環境治理、氣候變遷、世界經貿各個層面的政策作爲。

在去年入冬之前,拜登展現的政治能量和個人聲譽,使得他的「可信度」(credibility),達到從政生涯的頂峰。然而,隨後的港埠供應鏈之阻塞,所引發年節物資的供不應求,食品和油價的上漲,嚴重影響民衆的日常生活。不幸的是,今年2月下旬的俄烏戰爭,可能加劇通膨的痛苦,進而不利於營造疫情之後經濟復甦的大環境。果真如此,全面執政的民主黨,如果在11月的期中選舉落敗,參議院(目前50:50,34席改選)和衆議院(435席全部改選),只要有一個變成少數黨,接下來兩年的施政計劃和預算法案,勢必備受共和黨的掣肘。

牽一髮而動全身,國內的通膨形勢嚴峻,國外的俄烏戰爭又造成部分民衆對於美俄關係的全面惡化,甚至是核戰的憂慮,都有賴拜登「意志與策略」加以克服。首先,爲了迴應受害於通膨、流失中的女性與少數族裔選民,他在2月25日提名女性、非洲裔的傑克森,可望在4月17日之後,接替夏天就要退休的自由派大法官布萊爾。其次,美國聯準會在3月17日,啓動2018年以來的首次升息一碼,並暗示今年可能再升息六次,以紓解通膨的壓力。再者,在3月28日向國會提出5.79兆美元、明年聯邦政府的預算案,預定向人口占比萬分之一的富豪,開徵20%的所得稅,並將企業稅的稅率從21%提高到28%;同時還提出補充稅,以符合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最後,也是最重大的「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的願景,已經透過就業基礎建設計劃、美國家庭福利計劃,逐漸化整爲零,目前仍是現在式。

從領導統御和國家治理能力進行檢視,基於長期以來的從政性格,目前受困於施政滿意度難以提振的拜登,正嘗試貫徹政治意志,逐步提出不同層面的策略,並積極執行其政策作爲。能不能來得及在11月8日的期中選舉之前,發揮政經社會的綜合效益,在瞬息萬變的政治環境,爲民主黨立下汗馬功勞,爲自己的連任奠定基石,仍有待未來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