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2050年除了淨零目標,更要關注人口跌破2,000萬

工商社論

根據主計總處甫完成的統計,受到少子化世代逐漸長大,近年勞動市場人口由緩而減,由小減而大減,已影響失業率、勞參率等統計內涵及總體經濟動能。

談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勞動統計的範圍,由於不能僱用童工,勞動市場只統計15歲或16歲以上人口的工作狀態,美國統計16歲以上,臺灣、日本及南韓皆統計15歲以上,大同小異,簡而言之,15歲以上民間人口是勞動統計的基礎,當這個基礎出現了變化,相關數據自然要受影響,內涵也就不盡相同了。

在十多年前,15歲以上民間人口仍穩定成長時,勞參率的升降可用以判斷人們勞動意願的變化,失業率的起落也可用來了解工作機會的消長。然而,隨着近年15歲以上民間人口成長趨緩,甚至轉爲減少,則勞參率、失業率等的內涵和昔日已不盡相同,很難拿來直接比較。也許有人會問:我們15歲以上民間人口真得變少了嗎?

確實不假,今年前兩個月我國15歲以上民間人口已較上年同期大減12.2萬,人口成長的年代已然隨風而去。大家也許都風聞了2020年臺灣已邁入人口負成長,但卻未必知道2021年15歲以上民間人口已呈下滑,至於今年1~2月15歲以上民間人口較去年同期大減12.2萬,知悉者肯定是寥寥無幾。

歲月不待人,少子化世代如今已長大成人了,在人口版圖上逐漸擴大,依據內政部統計,我國出生人口於2000年還有30萬,2002年降至24萬,2007年降至20萬,去年已降至15萬,不知不覺中,少子化世代的小孩已長大並進入勞動市場,2002年出生的小孩如今已20歲,2007年出生的小孩今年也15歲了,不知不覺中,少子化世代已漸居勞動力主角,這正是15歲以上民間人口下滑的原因。

我們從二十年來的資料會看得更清楚,2002~2006年臺灣15歲以上民間人口平均每年成長20萬,2007~2011年升至22萬,這個時期少子化世代還是小孩,影響不到勞動市場,迨2012~2016年平均每年成長數降至15萬人,2017~2021年平均每年增加數已不到6萬,今年1~2月比去年同期更大減12萬。從上述資料可以發現,少子化對勞動市場的影響由緩而急,由蠶食而鯨吞,未來幾年的影響必將更大。

何以這麼說?因爲2008~2010年出生的小孩,自明年起也陸續要進入15歲以上民間人口了,而這三年的出生數依序是19.8萬、19.1萬及16.6萬,再下來也是很低,近五年(2017~2021)出生人數每況愈下,依序是19.3萬、18.1萬、17.7萬、16.5萬、15.3萬,由此可知,少子化對勞動市場的影響,非僅沒有終止的一天,而且正在加速進行中。

也正是這個原因,日前主計總處公佈2月失業率創下22年同月最低時,並未大書特書政府在勞動市場取得了多偉大的成就,只定調如今勞動市場爲「穩定」,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2月的數據反映目前工作機會相對是不錯的,然而就業人數、因業務緊縮而失業的人數仍未回到去年4月疫情前的水準,加以各業恢復情況仍有差別,雖然製造業表現不錯,但批發零售、藝術娛樂及休閒等服務業則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目前只能說是穩定。」主計總處沒有渲染失業率創新低,而道出勞動市場真實情況,一新官場的浮誇之風,值得肯定。從主計總處的判斷裡,我們也看到了少子化世代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日俱增,此實爲一大警訊。

當然,15歲以上民間人口近期減幅如此之大,除了少子化這項因素,海外國人於疫情期間難以返國而被遷出戶籍自然也有關,也值得研究,惟疫情對人口的影響終究是短期的波動而已,生育率降低以致15歲以上民間人口下滑纔是長期不可逆的趨勢。由是觀之,少子化這項因素纔是重中之重,非僅對人口、就業市場的影響深不可測,對總體經濟也會帶來全面的改變。

我們認爲,人口負成長正在臺灣進行一場寧靜革命,不知不覺中正在蠶食鯨吞臺灣的經濟實力,昨日影響小學,今日影響大學,明天影響就業,臺灣勞動結構在不知不覺中變化了,臺灣消費能量也在不知不覺中萎縮了,臺灣社會也在不知不覺中老化了。日前政府公佈2050淨零路徑圖,然而2050年有着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臺灣人口將跌破2,000萬,2070年更將跌破1,500萬(國發會人口低推估),不知不覺的這股力量正在主宰着臺灣的命運,而未爲多數人所知。

古人說:「人情之所易忽,莫如漸,天下之大可畏,莫如漸,漸之始也,雖君子不以爲意,有謂其當防者,雖君子亦以爲迂。」誠哉斯言,過去二十年少子化列車漸漸駛向勞動市場,未來將漸漸駛向2050年的蕭條,2070年的破敗,若執政當局還是盡提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臺灣的結局不用水晶球也是可以預測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