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投研差異化勢在必行 人工智能開闢新路徑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歷史上首次突破30萬億元。隨着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主體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如何依託自身投研優勢,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已成爲基金公司當下需要迫切做出的選擇。

對此,監管層也及時因勢利導。前不久,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鼓勵基金管理人發展特色化的資產管理能力。

業內人士也指出,投研能力向來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基金管理人應該客觀分析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市場格局,注意揚長避短,在優勢投研領域持續深耕,不斷鞏固自己在行業中的“護城河”;同時,藉助新技術,不斷提升投研策略的豐富性和有效性,從而形成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方向。

破除明星基金經理依賴

頭部公募強化平臺賦能

在明星基金經理“管理成本”直線飆升的背景下,確保產品規模和業績穩定性不再依賴於基金經理個人的經營策略,已成爲不少大型公募在投研上探索特色化、差異化的核心要素。在組織架構層面,原有的投研模式不斷被打破,新的投研體系正推動“單打獨鬥”走向“協同作戰”。

“如果管理的規模都拜某個人所管的產品所賜,業績也主要依靠一兩個明星基金經理支撐,那我們後面該怎麼管理?”華南地區某基金公司的一位高管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表示,要確保基金公司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以及能夠滿足基金持有人的多樣化投資需求,就必然要在投研的平臺化佈局上有所作爲,防止基金公司對個人能力的過分依賴,“因爲不存在永遠不虧錢、能夠滿足所有投資者需求的全能型選手”。

在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看來,當前中國基金行業正經歷從個體化向工業化轉型的階段。所謂工業化,就是要做好內部的協同、專業的分工、團隊的協作,讓效率越來越高,能把長期業績做得更穩定、可預期,更多依靠的是平臺而不是個人的力量。他表示,中歐基金致力於打造“專業化、工業化、數智化”的現代投研體系,並按照“4P+1C”的原則來建立。所謂“4P+1C”,即以一致的Philosophy(投資理念)奠定團隊協作基礎,以統一的Process(流程)提高協作效率,打造開放式的Platform(平臺支持)固化流程,以穩定的People(團隊)加強高效協作,以及以共同的Culture(文化)激發團隊協作的善意。

“我們公司越來越重視投研融合的平臺團隊建設,不斷優化投研體系的組織架構,以滿足業務發展的前沿需求。公司通過提升研究與投資的專業化分工程度,有力地保障了投研能力的建設。”南方基金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公募行業投研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該公司差異化佈局投研的辦法就是各研究部門在各自領域內進行深度研究,確保研究成果能夠有效轉化爲投資決策,爲投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此外,南方基金特別注重內部投研團隊的融合與協作,建立了以“專業分工、成果共享”爲特色的投研互動機制。不同投研團隊各展所長,通過信息共享與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捕捉市場動態、把握投資機會,不斷提升研究成果向投資業績轉化的效能,不斷優化投資決策的全流程,力求爲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的長期價值。

在平臺建設方面,南方基金還不斷加快投研數智化轉型,加強投研系統的平臺化建設。一方面,公司統籌規劃投研資源,實現投研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通過系統穩定的投資風格,最大限度地發揮投研資源的效能,提升團隊溝通效率和協同能力,進一步實現公司平臺的價值。

博時基金則表示,通過深化投研一體化改革,着力做好產業發展和企業基本面的研究與估值,加強投資精細化過程管理,提高投研轉化效率。與此同時,博時基金還打造了全資產、全流程一體化平臺——新一代投資決策支持系統,通過數字化賦能資產定價能力的提升。

除了針對投研體系進行革新,基金公司還不斷爲傳統產品融入新元素。比如,在綠色產品方面,博時基金逐步將ESG標準納入產品的投資策略,不斷完善綠色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產品佈局,推出了新型的綠色投資產品;在ETF及指數產品方面,博時基金則加強對資產的理解和定義能力,研究新的有效因子,進一步優化指數的編制方法,推出了適應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新的指數產品。

中小公募暫不求多且全

單點突破解決生存焦慮

在“又大又穩”的需求下,頭部公募對多元化、平臺化的需求更爲強烈。相對而言,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下,資源投入有限的中小公募更寄望於單點突破。

證券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不少中小公募生存的秘訣,在於“一枝獨秀”式的出圈策略。比如,ETF等被動投資,可靠跟蹤指數而獲得大同小異的業績,但這顯然無法幫助中小公募擺脫與對手的業績競爭。因此,重點佈局主動管理型基金產品並仰仗斐然業績帶來規模的快速增長,就成爲了多家中小公募努力的方向。

安信基金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該公司較早地從戰略上放棄了ETF等被動管理業務,大力發展三大主動管理業務併爲每個業務條線確定了方法論:一是“價值投資、自下而上”,發展權益投資業務;二是“絕對收益、風險預算”,發展混合投資業務;三是“信用價值觀”,發展債券投資業務。如今,安信基金已發展成爲一家奉行價值投資理念、只做主動管理業務、超額收益明顯、業績持續穩健的基金管理公司。數據顯示,安信基金旗下主要權益投資選手的代表產品,年化超額收益均在8%以上,呈現持倉股高質量、低估值,以及投資組合低換手、高夏普的鮮明特色。

2019年,管理規模僅有約百億元的信達澳亞基金公司,如今已完成了從迷你型公募向千億級中型公募的快速蛻變。在很大程度上,這一蛻變也得益於公司專注尋求在主動權益類產品方面取得單點突破。在大型公募身上,依靠明星基金經理帶來規模的打法已多被詬病,但對於生存艱難的中小公募而言,這仍是屢試不爽的招式。

以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管理的信澳新能源主題基金爲例,該產品的資產規模在2017年6月末尚不足9000萬元,但藉助於馮明遠的個人投資能力,截至目前已猛增至67.3億元,8年時間增長超過73倍,遠超同期行業規模的平均增速。隨着規模的明顯崛起,信達澳亞基金的生存也顯得較爲“滋潤”。根據信達證券披露的年報數據,2023年度信達澳亞基金實現營收、淨利潤分別爲9.37億元、1.74億元。

成立時間較晚的創金合信基金,則是中小公募實現單點突破的另一種類型,該公司管理的私募資產規模長期位列公募行業第一。中基協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創金合信基金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爲7734.73億元,不僅獨佔鰲頭,而且也是該項排名十強中僅有的兩家小型公募之一。前十的具體排名是:創金合信基金、建信基金、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平安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融通基金、匯添富基金。位列第一的創金合信基金顯得格外耀眼,這也突出了該基金公司在投研領域的生存策略。

“我們入局公募的時間較晚,行業競爭又非常激烈,在投研領域必須先賺錢養活自身,纔可徐圖其餘,好在這塊業務的體量也能支持公司在公募業務上的資源投入。”創金合信基金的一位人士說。

基金經理選股差異化

人工智能開闢新思維

公募基金差異化佈局投研的思維,還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對人工智能(AI)新技術的借力上。

近年來,主動權益基金扎堆抱團白馬股、賽道股,產品策略的同質化頗爲嚴重。一旦權益市場整體表現不佳,投資策略容易紛紛失靈,幾乎所有主動權益基金都難逃虧損命運。縱觀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無外乎價值風格、成長風格、均衡風格、質量風格、趨勢風格等。無論哪種風格,在近年極度震盪的A股市場,都很難保持常勝,一招鮮吃遍天的策略也不再靈驗。

在此背景下,以鵬華基金、中歐基金、民生加銀等爲代表的一批公募,正越來越明顯地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基金經理的實戰中。比如,鵬華量化及衍生品投資團隊採用了“AI+基本面”的主動量化策略,以基本面多因子量化這一有效工具力爭增厚收益。鵬華基金基金經理蘇俊傑表示,通過AI機器挖掘股票因子的效率明顯優於人工,且能夠有效降低因子重合度,產生額外的阿爾法效果。目前,鵬華主動量化策略大致形成了以“基本面選股”爲底層邏輯、“基本面、量價、另類”爲核心維度的多因子框架,還包括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級、輿情和專利等數據,其中較爲重要的是輿情信息。在蘇俊傑看來,輿情信息屬於文本的一類,本身就極難處理,但在AI技術的支持下,量化分析師擁有了通過算法理解文本正負面導向的能力,這無異於給指數增強投資配備了更全面的“武器庫”,讓投資過程能夠更加全面和順利。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賦能基金經理的實戰中,AI新技術所帶來的超額收益已體現在不少的基金產品上。以鵬華滬深300指數增強A爲例,根據2023年四季報數據,該基金過去5年實現41.56%的淨值增長,超越業績比較基準18.99個百分點,創造了明顯的歷史超額收益。同期,其他主要指數增強產品如鵬華中證500指數增強,其淨值增長率也顯著優於業績比較基準。由此不難看出,AI新技術在幫助公募基金實現差異化投資上具備有效性。

“證券交易市場是由千千萬萬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參與的複雜市場。從行爲金融的視角看,單一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的價值函數也呈現複雜的非線性機制,因此我們所觀察到的真實市場,實際上呈現出複雜的非線性規律。這使得傳統的線性多因子模型不能充分地表達市場規律,對於超額收益的挖掘不充分。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是處理非線性問題的有效手段,數學上可以嚴格證明的萬能逼近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指出,一個神經網絡可以以任意精度來近似任何連續函數。我們有很大的把握認爲,如果市場規律是有跡可循的,那麼人工智能策略可以非常有效地捕捉到這樣一些規律。”民生加銀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何江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正是基於上面的邏輯,所以確定了堅持人工智能投資方法的差異化選股思路。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正在深刻地影響着各行各業。那些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新技術的開拓者已經在諸多領域取得一些優勢,目前資產管理行業也正在逐漸擁抱人工智能新技術。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做好“五篇大文章”,爲金融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人工智能技術就是落實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的重要手段,而人工智能投資策略正是人工智能技術在資產管理行業的一項重要應用。

何江認爲,當前股票市場上,很多人對人工智能投資策略有一些誤解,比如認爲人工智能策略只在量價投資策略、高頻策略或者小盤股策略中有效,但這些理解是不對的。事實上,人工智能模型本質上在發現隱藏的規律和模式方面具有強大的能力,因而這也決定了它在技術應用上的普適性。有了人工智能模型算法超強能力的加持,量化投資在傳統的廣度優勢、紀律優勢和組合優化優勢的基礎上,會呈現出更加具有高質量發展的特徵。

作爲主動權益“大廠”,中歐基金內部孵化出的多資產及解決方案團隊依託“專業化、工業化、數智化”的投研平臺,打造系統化的投資運作流程,力爭實現投資收益的可解釋、可複製、可持續。中歐基金多資產及解決方案投資部總監黃華表示,解決方案包含了明確的投資目標、合理的資產配置、多元的策略組合以及清晰的績效歸因,不過投資策略和流程不再從收益出發,而是從投資者能承受多大的風險出發,強調風險也被提到了首要位置。

將具有不同背景的成員融合在一個團隊中,這在國內投資行業較爲少見。中歐基金希望通過專業分工,賦予團隊協同作戰的能力。在中歐多資產及解決方案團隊中,既有擅長大類資產配置的基金經理華李成,也有把握權益投資策略的基金經理許文星,還有關注策略開發和資產配置平臺搭建的張學明,以及專注風控和績效歸因的投資經理向藹旭。該團隊已經開發和佈局了市場上首個“smartβ+α”策略產品線,採用“量化+主觀”的方式挖掘出“景氣”“價值”“質量”“紅利”等4個具備長期有效性的風格因子,力爭實現股票資產的全天候配置。目前,該系列已於今年成立2只產品,未來還將繼續推出相關產品。

顯而易見,對於公募基金經理而言,AI新技術將成爲追求投研差異化的得力助手,助力公募基金實質性地解決投資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當前,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正通過發揮量化優勢爲主動權益基金賦能。隨着量化投資崛起,量化與基本面不斷融合,基本面量化這一投資方法正逐漸獲得更多基金管理人的認可,併成爲投研策略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