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項!2024年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公佈

5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2024年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共計60項。其中提出,實施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元宇宙、人形機器人等產業,加強標準關鍵技術指標試驗驗證,縮短標準研製週期。制定修訂一批建築、工業、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標準。

工作要點提出,推動京津冀商事制度協同改革,推進三地企業開辦、變更、註銷政策一致、流程統一,新增8個以上區(市)實現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發放、領取。推出第二批京津冀企業資質資格互認清單,實現20個以上事項互認,新增100項以上“區域通辦”政務服務事項。重點推進“北京+雄安”同城化服務,推出30項以上公共服務領域同城化事項。

2024年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

爲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的意見》,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將“北京服務”打造成新時代北京城市形象“金名片”,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優化區域產業發展環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1.強化科技創新標準支撐。聚焦前沿領域,鼓勵支持中關村企業、相關產業技術聯盟出臺一批技術標準,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中關村標準”品牌。及時將適用先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標準作爲各類科技項目立項、驗收和評獎的重要依據,加快新技術產業化。

2.強化科技企業孵化和服務。引導各類孵化器分層分類發展和梯次培育,體系化佈局高能級孵化器,推進引領類標杆孵化器建設運營,加快形成與科技創新體系、產業發展體系密切結合的創業孵化體系。

3.支持建設若干共性技術平臺。強化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共性技術研發服務。支持智能製造、醫藥健康等領域概念驗證平臺建設,搭建快速打樣試製和批量生產製造服務平臺,提供科技成果評估、小批量試製、工程樣機生產等概念驗證服務。

4.紮實推進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鼓勵銀行機構爲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開闢信貸綠色通道。發揮“京創融”“京創通”“京制通”等作用,力爭安排5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支持科技創新企業、製造業企業發展。

5.切實爲科研人員鬆綁減負。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設立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採取專利等科技成果作價入股、許可使用、轉讓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完善科技項目的分類評價制度,形成以質量、績效、貢獻爲核心的科技評價導向。

6.提升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支持京津冀高校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推動制定三地2024年科技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清單,搭建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和交易信息服務平臺。

7.實施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元宇宙、人形機器人等產業,加強標準關鍵技術指標試驗驗證,縮短標準研製週期。制定修訂一批建築、工業、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標準。

8.着力優化產業生態服務體系。建立本市審批服務協調“專事專議”制度。動態更新升級北京市產業地圖和產業政策目錄導引。聚焦未來產業梳理技術創新、產業培育、資源要素等需求清單,精準提供產業配套服務。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進園區,建立專班服務、專員跟進等機制,加強項目全流程幫辦代辦,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難點問題。打造一批營商環境示範園區、樓宇。

9.出臺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升創新藥械審評檢驗效能,實現醫療器械註冊審評審批和檢驗業務全流程電子化。持續提升進口藥品檢驗能力,及時擴大檢驗品種範圍。出臺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全棧創新高地實施方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醫療、政務等垂直領域應用,探索實行包容審慎和分級分類監管。

10.按照“六鏈五羣”總體佈局,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產業鏈圖譜轉化落地,開展聯合招商、落地對接全流程服務,推進京津冀產業生態不斷優化升級。

11.推動京津冀商事制度協同改革,推進三地企業開辦、變更、註銷政策一致、流程統一,新增8個以上區(市)實現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發放、領取。推出第二批京津冀企業資質資格互認清單,實現20個以上事項互認,新增100項以上“區域通辦”政務服務事項。重點推進“北京+雄安”同城化服務,推出30項以上公共服務領域同城化事項。

12.京津冀晉蒙五地聯合制發華北區域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統一區域涉稅事項執法標準。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等安全監管聯合執法。構建京津冀知識產權案件移送、協助調查、送達執行等跨區域協作治理體系。

13.深化京津冀口岸合作和通關監管一體化改革,加快推進三地“單一窗口”與口岸通關物流系統互聯互通,實現通關物流狀態信息可視化查詢。深化推進“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改革,推動區域內航空口岸試點“直提直裝”等創新模式。

二、強市場促公平,打造高效規範、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

14.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大力破除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及時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措施,持續加大醫藥、公用事業等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力度。

15.深化政府採購項目電子合同簽署和管理、電子保函應用,逐步完善履約驗收、信用評價、用戶反饋等功能。制定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標準,持續清理招投標領域的隱性門檻和不合理限制,探索招投標領域評標專家動態管理和招標代理機構信用評價管理。

16.便利經營主體准入和退出。開展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試點,不斷拓寬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全程網辦”範圍,建立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預防性保護機制,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企業住所標準化信息庫。健全企業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庭外重組、執破銜接、信用協同修復等機制,持續提升涉稅事項、破產信息查詢、金融支持等服務水平。

17.深化社會投資項目綜合審批改革,切實落實並聯審批、聯合審圖、聯合驗收、區域評估、“帶標準上市”“交房即交證”等改革舉措。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分類推行免備案、打捆審批等措施,探索推進項目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

18.實施不動產登記責任保險制度,逐步拓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動產登記服務網點服務內容。

19.出臺城市更新項目實施方案編制與申報、實施方案聯合審查、項目並聯審批等配套文件,爲實施主體提供可操作、可落地的工作指引。

20.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報裝規範管理。持續優化市政公用設施報裝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推進水電網等工程聯合勘察、聯動施工、協同挖掘。制定供水可靠性管理辦法,完善電力供應環境可持續性相關標準,引導商務樓宇物業支持電信企業進場,平等開放寬帶網絡服務。

三、強公開穩預期,打造首善之區的法治環境

21.推動出臺外商投資、國際仲裁中心建設等法規,推動修訂《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系統梳理涉及罰款事項的政府規章,並根據國務院取消和調整相關罰款事項作一致性修改。

22.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託“信用中國(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暢通政務失信投訴渠道,探索建立合同履約信用監管專欄,及時受理投訴,定期跟蹤履約情況。在勞動用工、醫療衛生、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等領域推行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在行政審批、融資信貸、評優表彰等領域再推出一批信用激勵措施。

23.加快推進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建設,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實現監管領域全覆蓋。全面推行誠信經營主體白名單制度,除被投訴舉報、轉辦交辦案件線索等情形外,原則上不主動對列入白名單的經營主體開展現場檢查。

24.嚴格規範罰款實施活動,加強對惡意職業索賠治理,在公安、消防、文化旅遊等領域再推出一批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清單。

25.推動智慧法院建設。支持法院進一步完善在線庭審、訴訟費在線支付、線上退費、審判進度實時跟蹤等功能。支持法院推行律師電子調查令、開具電子生效證明文書和提供生效法律文書線上覈驗等服務,並率先在不動產登記等領域應用。

26.深化繁簡分流改革,鼓勵法院加強對當事人的程序引導,進一步提高小額訴訟程序和獨任制適用率。支持法院綜合運用人民調解、行專調解等非訴訟手段,實現12368“一號響應”訴源治理機制在全市街道鄉鎮全覆蓋。支持法院率先探索規範電子資產等新型財產的執行程序。

27.加快國際仲裁中心建設,制定打造北京國際仲裁中心實施方案,推動北京仲裁委員會案件信息化建設,實現當事人在線提交、查閱、下載仲裁程序文件。出臺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若干措施。支持有條件的區探索建立法律服務聚集區,爲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公證服務等專業服務。

28.提升北京(中關村)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大廳功能,爲園區企業、社會公衆等提供免費諮詢、專業培訓及糾紛調解等服務。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涉及的重點細分領域,進一步提升專利預審服務覆蓋面。

29.積極推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降低權利人維權成本。加強數字人等網絡直播、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一站式”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提供侵權判定諮詢、維權援助、公證及鑑定資源對接等在線服務。

四、強開放提質量,打造自由便利的投資貿易環境

30.堅持內外資一致,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參與政府採購、標準制定和平等享受支持政策,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或涉及國家安全領域外,不得通過限定品牌或以外資品牌爲由排斥或歧視外商投資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不得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享受政策設置額外條件。

31.建立涉外權威發佈渠道,豐富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集中展示投資准入、資金支持、產業扶持、稅收優惠等外商投資企業普遍關注的政策,推出公司設立、入資增資等20個場景化集成服務,推動外籍人員數字身份覈驗成果應用。

32.做好重點外資項目服務,完善項目協調服務機制,加強全流程幫辦代辦服務,促進項目加快落地。外商投資企業開展境內再投資業務時,註冊在本市的被投資企業或股權出讓方,無需辦理接收境內再投資登記。

33.健全外商投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建立“首接負責制”,實現企業訴求收集、派單、辦理、反饋的“閉環式”管理,開展管家式服務。

34.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擴大生物醫藥研發物品白名單,實行低風險特殊物品智能審批。推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企業資質認證和更新“全程網辦”,並享受優先辦理報關單手續、實施屬地查驗、降低抽查比例等便利化措施。

35.推動“單一窗口”向國際貿易全鏈條拓展,增設服務貿易板塊,逐步推出服務貿易出口退稅、會展活動物資快速通關等功能。建立國際貿易信息權威發佈渠道,提供各類國際貿易協定、公約,國內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貿易流程辦事指南等信息。上線北京“雙樞紐”空港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貨物動態線上實時查詢。

36.開展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及時總結標準化創新實踐成果,組織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國家標準。在跨境服務貿易中,探索引入服務貿易代理、境外公司主動申報稅款繳納等新模式。

37.探索與新加坡、香港開展國際貿易提單數字化試點,實現跨境貿易無紙化交付。試點建立電子簽名證書跨境互認和電子合同跨境認可機制,推廣電子簽名互認證書在公共服務、金融、商貿等領域應用。

38.完善數據跨境流動等服務機制,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數據跨境服務中心與服務平臺,高效開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個人信息保護認證和出境標準合同備案等服務。

五、強服務增便利,打造暖心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39.提升“一網通辦”質效。加強政務服務平臺與各類辦事服務系統整合聯通,企業羣衆辦事一次登錄、全網通行,實現從網上可辦向好辦易辦轉變。推行智能審批服務模式,完善政務服務平臺智能預填、智能預審、智能審批功能。

40.持續拓展電子印章在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應用範圍,推動身份證、戶口簿、居住證等20類高頻電子證照在全市共享應用,試點證件照“一拍共享、一照通用”。

41.深化智慧稅務建設,完善“一政策一方案”稅費政策推送機制,構建精準推送、智能交互、辦問協同的互動服務。

42.搭建全市政策服務平臺,實現市區兩級政策性文件匯聚,在市政府門戶網站推出政策兌現專區,集成全市兌現類政策事項,明確兌現標準、要件和流程等,實現企業羣衆“一站式”申報。

43.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加強“一件事”與“一業一證”改革融合,推出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運輸企業、信用修復等第三批集成辦事場景,持續拓展服務事項及範圍,優化辦事流程。優化提升大型商業類會展、營業性演出、體育賽事以及促銷活動等審批流程和服務,實施大型活動“一館一策”。

44.提供更加多元便利的辦事渠道。調整優化市區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例外清單,確保“應進必進、能進盡進”。推動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打造24小時自助服務專區,新增自助端辦理交通運輸、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打造能辦好辦快辦的“掌上辦”平臺,“京通”小程序新增200個以上政務服務辦理事項。

45.加快改善外籍人員便利化服務。發佈外籍人士在京生活服務指南,推動重點商圈、酒店、醫院、地鐵等場所提供外卡ATM機取現、POS機刷卡、NFC貼卡支付等服務,推行境內電子錢包綁定外卡、海外電子錢包支付等移動支付。在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候機樓開設綜合服務站,提供一站式諮詢、支付、旅遊、電信等聚合服務。加快編制《外國人遊北京攻略》,完善景區、機場、酒店、商店等場所的多語種標識及導覽設施。

六、強支撐增效能,打造智慧便捷的數字社會環境

46.推動數據要素活力釋放。加快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構建數據交易流通政策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數據資產登記、評估、交易、監管等制度,探索數據收益分配機制。提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能級,探索建立數據交易指數和價格形成機制,制定數據交易標準合同指引。

47.出臺公共數據開放和數據資源有效流動的制度規範,探索建設安全可信的數據共享空間,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共享。

48.持續推進“城市碼”服務平臺能力提升,在政務服務、交通等方面拓展應用。依託“城市碼”完善“京通”電子證照移動端亮證、掃碼覈驗和證照下載等服務。

49.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建設綜合爲老服務平臺,幫助老年人和養老服務經營主體供需精準對接。推動智慧社區建設,依託“京民通”社區治理服務平臺賦能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高效開展。

50.推進義務教育入學資格全流程線上審覈,提高“一網通辦”辦理量。提升就醫服務效率,大力推行“一次就診一次付費”“移動線上付費”。

七、強創新樹標杆,打造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

51.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綜合運用市場引才、聯合引纔等方式,“一人一策”引進重點領域頂尖人才。建設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統籌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氫能等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支持人才在實際工程環境中開展項目攻關。

52.有效激發青年人才發展活力。在重大科研管理、重大技術攻關項目負責人和技術總師等崗位中,青年人才佔比不低於60%。試點在順義、昌平建設符合青年人才需求的公共服務、商業服務設施,實現保障性租賃住房居住、商業、辦公、研發等功能混合兼容。發佈20個以上符合青年人才、創業人才需求的購物、文化娛樂、社交場景,鼓勵社區、產業園區舉辦青年創業集市等體驗活動。

53.提升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吸引力。加快建設高品質人才社區,提升生活圈、主題街區國際化水平。發佈《北京市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4.0版,健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社會保障等配套支持政策。建設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推動工作許可、居留許可、簽證、永久居留等事項“一站式”辦理。

54.完善全方位企業服務體系。上線新版12345企業服務熱線,新增政策推送、中介機構信息查詢、涉企糾紛快速調解等服務。強化主動精準服務,完善“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暢通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等企業發展關鍵問題解決機制。提升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功能,用好中小企業服務券補貼、特色產業集羣獎勵、創新創業獎勵等政策。

55.持續做好民營企業服務。健全政府與企業“直通車”制度,及時解決企業困難和訴求。建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促進民間投資項目加快落地。

56.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規範涉產權強制性措施。健全涉企違規收費投訴舉報渠道和辦理反饋機制,常態化公示政府定價的涉企收費清單。重點清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形成長效機制。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行業共性問題調研,做好北京民營企業百強發佈工作。

57.制定“七站兩場”交通接駁“一站一策”優化提升措施,探索在重點火車站提供辦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乘機手續和行李託運等服務,便利旅客辦理空鐵聯運換乘。優化各重點站區無障礙設施、智能引導、助老“一鍵叫車”等便民服務。逐步在北京南站、豐臺站等5個重點鐵路樞紐客站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都國際機場開展自動駕駛接駁。

58.開展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優先建設(改造)功能複合集成的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社區服務中心),合理配置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閒、兒童遊憩等服務設施。

59.推動大型商圈、旅遊景區、文娛場所、酒店等重點場所支持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樣化支付方式,更好保障企業羣衆支付選擇權。推動商業銀行積極開展網點服務適老化改造,搭建老年人支付業務辦理綠色通道。

60.大力提升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水平。試點推行首都博物館等20個博物館延時開放,推動完善餐飲、寄存、文創等配套服務設施。優化旅遊交通服務,在覈心區旅遊景區設置限時落客區,在遠郊旅遊景點加強周邊停車設施供給。打造“公交+旅遊”模式,增加市區與八達嶺長城、十三陵等重點景區的旅遊公交線路,鼓勵發展觀光巴士、旅遊接駁專線等運遊融合產品。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多元參與的工作格局。各區、各部門要主動服務、靠前服務、精準服務,加快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實招硬招。鼓勵各區結合實際打造區域特色服務名片。

(二)建立營商環境工作閉環機制,開展營商環境監測分析和評價考覈。充分發揮市人大、市紀委市監委重要作用,建立常態化溝通、督導和共同推進工作機制。繼續發揮市政協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協商監督機制作用,聚焦營商環境重點改革、政策制定和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履行建言諮政和民主監督職能。

(三)加強社會宣傳,總結推廣宣傳典型做法和案例,選樹“北京服務”標杆,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