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蝶‧蛙‧鹿‧鳥 施信鋒自然入鏡

我有「昆蟲眼」 生態攝影施信鋒推出新書課堂沒教的生態攝影》。(實習記者陳明安攝)

梅花鹿觀日出 施信鋒在墾丁社頂公園黎明光影下,拍出動人心絃的梅花鹿羣景。(天下文化出版社提供)

曾經花了4年時間追蹤寬尾鳳蝶,只爲拍到滿意的照片;也曾因熱衷飼養甲蟲,結果房間養滿了白色蠕動的幼蟲。生態攝影家施信鋒足跡遍佈山間谷地,從昆蟲、蛇蛙、鳥類到梅花鹿,整個大自然都是他的攝影棚,新書《課堂沒教的生態攝影》收錄他長年累積的生態照片,細說他的觀察與攝影之路。

爸爸釣魚 他抓小蟹

71年次的施信鋒雖在臺北長大,但從小跟着愛釣魚的爸爸走遍海邊,爸爸釣魚,他就抓小蟹;幼時居住的五股家門前小河,後面有竹林,他回憶:「除了冬天之外,我大概有一半的時間在溪裡翻滾。」

小時候螃蟹和小烏龜、着迷甲蟲,大學時代數位相機普及後,施信鋒很快「放下蟲網,拿起相機」,他率真笑說:「畢竟影像可以保存良久,傳播很廣,比起我10年前我養的蟲,現在早已不知去向啦。」

施信鋒於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畢業後,便以生態觀察與攝影爲職志,在社大開課、帶營隊,從事自然教育推廣,曾有一年時間到合歡山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任職。

拿起相機 放下蟲網

如今他依然背起相機跑野外,近來兩週就上了5天北橫。他在市區富陽生態公園接受採訪,一邊聊天眼睛也沒停止搜索,一下子眼尖指出樹幹上小小的渡邊東方蠟蟬,同時忙着找尋葉蔭處休息的臺北樹蛙

有了見人所不見的「昆蟲眼」後,要怎麼拍出漂亮的照片呢?施信鋒以平易近人筆調撰寫《課堂沒教的生態攝影》,分享他各地拍攝的有趣故事,分析作品中的構圖、光影等元素

生態攝影 拒絕作假

但他最念茲在茲的是早期的「生態沙龍風氣仍未消失,比如荷花蓮蓬上站着一隻螳螂若蟲的絕美畫面內行人一看就知是把不會飛的螳螂硬放上去的;或鳥巢樹枝切面還新鮮流着樹汁根本就是人造的巢。

他感慨這些作假、擺拍的照片「把生態和攝影兩件事分開了」,但他不唱高調,平實地希望未來透過講課等方式,將生態保育觀念散播出去,並以自身經驗撰寫更專業的生態攝影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