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把李大釗塑造成一個“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羣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6月29日 09 版)

革命者》劇照

影片高度濃縮在大釗去世前的38個小時裡。

——————————

這是一個關於李大釗一生的故事。

管虎監製徐展雄執導、張頌文主演的電影《革命者》,將於7月1日在全國上映。影片展現了1912年至1927年間,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引領革命志士爲救國存亡積極奔走、奮起反抗的壯闊革命史詩

然而,《革命者》沒有采用常規的人物傳記片拍攝手法,影片使用了多個主觀視角並聯的結構,把多個視角的回憶片段,高度濃縮在李大釗去世前的38個小時裡。

可以說,在這“倒計時”一般的回顧裡,觀衆不僅看見了李大釗的一生,更是看見了在百年之前,在建黨前後涌現的熱血羣像

《革命者》監製管虎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感慨,沉浸下來研究李大釗的時候,會發現當時的資料不多,“彙集起來也不過薄薄的幾頁紙”。

因此,影片劇本創作歷時一年多時間,主創團隊深入李大釗的故鄉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採訪採風,向李大釗研究會反覆請教,調集數千萬字的文獻資料,查閱數萬份圖片檔案資料,力求完整準確權威地詮釋李大釗的精神品格

管虎說:“調研一點點地沉浸下去以後是很動人的。在真實史料範圍裡,有一段時間就完全沉浸進去了”。

尊重信仰力量

在北京大學看完《革命者》首映後,《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說:“我是目不轉睛地看完了電影,因爲拍《覺醒年代》,我對李大釗先生有所瞭解。我要感謝《革命者》劇組,講述了我們劇中沒講到的細節,例如那架鋼琴,和那個標着001號的絞刑架,據說大釗先生絞刑過程有30分鐘,我看到那裡心痛無以言表,恍惚看到不堪回首的時刻。”

《革命者》監製管虎說,他們之所以決定聚焦李大釗這個人,原因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從何而來?在當時混沌混亂的中國,哪個火花冒起來?信仰的力量,咱們叫星星之火,直接感染了這麼多人!我覺得這個根上其實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守常先生,這個人很了不起。這個信仰的力量到今天都應該被尊重。”管虎說。

提及這部革命浪漫史詩採用的“非線性敘事”,管虎說,任何人物傳記都不太好寫,而傳記片路數大致相似。“把李大釗38歲之前的人生進行濃縮,一部電影的體量其實是不夠的。所以一定需要一個非常規的、現代感的方法去敘事、去表達,去情緒飽滿地創造一個新電影類型”。

在管虎的想象中,李大釗就是一個先鋒。“最先鋒、最鐵肩擔道義的那些人站在那兒,是領頭者,一聲號令,振奮人心”。

把李大釗演成一個“人”

飾演李大釗的演員張頌文,再一次通過《革命者》爲觀衆帶來了“教科書級的表演”。

管虎說,張頌文是公認的好演員,而好演員的前提是具有很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一點必須被尊重。

“張頌文對李大釗先生的鑽研,是‘成魔’的那種。”管虎說。

張頌文知道自己要出演李大釗時,第一反應是光榮,但又非常忐忑,“因爲關於李大釗的史料並不算豐富,而且對於偉人的塑造也很容易符號化。但因爲我和導演理念非常一致,就是把李大釗演成一個‘人’,所以我又是有一定信心的”。

張頌文演繹李大釗的信心來源於,他會從李大釗的小時候入手,研究他的整個成長曆程;從跟李大釗相關的人入手,瞭解他們眼中的李大釗是怎樣的人。因此,張頌文對李大釗的思想境界有了認知,明白了他爲什麼會走上這條道路,懂得了他之後做的所有事情的原因。

張頌文坦陳,實際拍攝中,會有困惑和瓶頸。“比如說他甘願犧牲自己來拯救衆生,把個人和家庭完全拋諸腦後,最開始我覺得作爲演員張頌文,我很難做到那樣的大無畏,他的不顧一切有時候甚至讓我有些費解。但所有困惑,都隨着我對李大釗越來越深入的瞭解而一一解開,我逐漸走入他的內心,在他跟家人、朋友學生的不斷相處中,明白了他精神的可貴和人格的高尚”。

導演徐展雄透露,張頌文在拍一場被人打倒、在地上滾爬的戲份時,原本化妝師要給張頌文化上“髒妝”和“傷妝”。可就在一瞬間,張頌文忽然趴到地上打滾,讓地上的灰塵和石子在自己衣服和臉上留下真實的痕跡。

“這場戲的另外一個情節是李大釗一條腿被槍托打傷了,要演出一瘸一拐向前走的狀態。沒想到,張頌文說這個他演不了,只有真實的才能這麼演。”徐展雄說,張頌文當時從地上撿起一塊小石子,放進鞋子裡,整個人的重心直接踩在石子上演戲,非常自然地演出了一瘸一拐的效果。

在張頌文看來,表演是一門可視的藝術,需要透過演員的臺詞和肢體及眼神來傳遞人物。

“我覺得不容作假,我享受那種片刻的假定性,每當我融入了規定情景下的角色內心時,我比較喜歡讓本我儘量褪去,由着那份角色帶來的韻律去發揮,是什麼樣就什麼樣,可能這也是演員能享受更多的人生的一種說法吧。”張頌文說。

激發青年觀衆的熱情

“李大釗用他的信念去感化了無數人,感化了很多他身邊的同志,感化了下一代的革命者。”徐展雄說,在很多人印象裡,李大釗是一個年紀較大的長者,然而他去世時才38歲,“包括李大釗在內的很多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他們當年都是熱血青年”。

在《革命者》中,有一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李九霄飾演的“慶子”試圖營救李大釗,但李大釗拒絕了,放棄求生的可能性。

張頌文說,一開始看劇本的時候,他也沒想通這一情節設置,爲什麼不先保全自己,這樣才能繼續革命?“隨着對李大釗瞭解的深入,和我在表演中不斷地接近他,我越來越知道,一個人爲了心中的信仰和對光明的追求,是可以不顧一切的”。

“就像大釗先生說的: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他知道,自己的犧牲能換來更多人的奮不顧身,他的犧牲,能把黑暗撕破,後來者就可以繼續革命。”張頌文感嘆,當他感受到這股精神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相信,李大釗就是這樣的,寧願用自己的死,換來所有人期盼的光明。

《革命者》除了刻畫李大釗,也展現了一些小人物的身影及光芒。

管虎說,這部電影從開始就註定不是宏觀敘述,而是從生命個體出發去敘事。“從守常先生的個體,從他的朋友、他的愛人、他的學生,每個個體去敘事,我覺得是非常合適的,而且力量會比宏觀更大”。

張頌文相信,當下的青年觀衆能透過銀幕,深刻理解百年前那羣人追求的信仰。

“最近熱播的《覺醒年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下的青年人追捧這樣題材的影視作品,正說明他們被先輩的精神和信仰所打動,很多年輕人自發深入地學習那段歷史,再加上我們的影視作品也把這些歷史事件具象化地展現出來,兩者結合,形成了一股熱潮,青年人的熱情也被激發。”

張頌文希望通過自己對李大釗的演繹,讓更多年輕人瞭解那段歲月,理解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然後擔起責任,在前輩們的精神指引下,爲國家和民族富強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2021年06月2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