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中山大學奈米減碳成果 榮登國際期刊

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炫錫(右)與博士班學生何莫善(左)的最新研究刊登於國際知名頂尖期刊。(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炫錫最新研究成果,以硫化錫(SnS)/石墨氮化碳(g-C3N4)奈米結構作爲光觸媒,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爲甲烷。該技術符合目前半導體產業基礎設施,大規模應用後可轉化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紓解石化燃料價格上漲壓力,減緩全球暖化,研究結果也刊登在國際期刊上。

李炫錫帶領「奈米能源與界面實驗室」及博士班學生何莫善(Hossam A. E. Omr)研究光能轉換相關應用,特別是奈米結構材料的結合,以雕刻薄膜技術和簡單浸漬法制備出硫化錫石墨氮化碳微結構的奈米複合薄膜。

「硫化錫/石墨氮化碳奈米結構光觸媒」表現出優異的百分之百選擇性甲烷產率,擁有極佳的光吸收率、結晶度更高、透過C-S鍵結的高效Z型電荷傳輸、以及硫化錫奈米結構表面的良好物理化學性質等優異表現。

李炫錫指出,硫化錫/石墨氮化碳奈米結構光觸媒在薄膜型光觸媒和金屬硫化物/石墨氮化碳複合基光觸媒兩大類型中的產率最高,此次研究製備的光觸媒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爲穩定性高且可回收的甲烷,爲日常生活提供潔淨且可再生的燃料。廣泛運用在工業將會成爲減少碳排與實現環保能源可行的解決方案,爲解決環境問題提供有效解方,併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貢獻一份心力。

該研究結果也刊登在「應用催化B:環境」(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國際期刊上。研究團隊也將繼續開發雕刻薄膜技術的相關研究,改善二氧化錫半導體的本質特性,並嘗試提升入射太陽能的最佳量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