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府開民主倒車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3年7月31日深夜,高雄市發生建市以來最嚴重的石化氣外泄氣爆事件,造成353人死傷。時隔6年2個月,高雄前鎮地區再傳乙烯外泄意外,儘管此次未釀成氣爆災害,但高雄政府的處置顯然毫無長進。號稱做事風格「緊緊緊」的陳其邁市府,這次的危機因應市民失望了。

這次乙稀外泄事件,再度暴露了高雄市府管理石化管線馬虎與漫不經心,尤其是歷經「731氣爆」後,市府仍未建立完整的石化管線分佈資料,實在太不應該。

高雄市府10多年前即建置了「地下管線數位化管理系統」,民國97年更獲得行政院頒發「國家品質獎」;諷刺的是,731氣爆發生時,這套資訊系統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如今再傳出乙烯外泄事故,市府弄了半天雖然找到禍首仍是6年前肇禍華運,但華運共有3條分別輸送到臺氯、亞聚及臺塑乙烯的管線,由於無法確認是哪一條外泄,市府只好要求3家業全部停止送氣並排空管內氣體,以防發生氣爆。

如果高雄市的地下管線已告「全面」數位化管理,何以市政府總是無法確實掌握外泄氣源?唯一的可能是,所謂的「全面數位化管理」只是對外吹噓的「噱頭」。而頒獎給高雄市府的行政院也該打十八大板

此外,這次「漏氣」意外,更要檢討的是市政府竟然企圖封鎖新聞,大開民主倒車。據新聞報導,環保局於9月11日下午3時38分,在前鎮地區檢測出乙烯濃度飆高後,立即通知消防局派車現場警戒及疏散,但消防局卻遲至近下午5時30分,才上「救災即時通報系統」通報災害,延遲近2小時之久。大高雄新聞記者公會發出聲明抗議此舉是「試圖封鎖媒體消息,引發外界質疑市府刻意掩蓋」」。

政府部門若未能在災害發生時立刻通知媒體,必然會延誤民衆應變時間後果自是難以想像。以當前大衆傳播媒體、新媒體與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政府已無可能隻手遮天,尤其剛補選上任的新市長,正是被嚴格檢驗施政能力時候,這次的掉螺絲處理方式,顯示陳其邁還未能掌握好市府的運作,若不加快腳步改進,只怕會重創新市長的形象。   (作者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