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兩掩埋場變身「綠能之丘」 去年發電量192萬度

大社一期掩埋場結合廚餘堆肥場設置太陽能板。(柯宗緯翻攝)

旗山掩埋場封閉覆育設置之太陽能板。(柯宗緯翻攝)

旗山掩埋場封閉覆育設置之太陽能板。(柯宗緯翻攝)

高雄大社掩埋場、旗山掩埋場覆育綠化,翻身成爲「綠能之丘」!高市府環保局進行太陽光電標租設置,共設置1642.04瓩,去年發電量達192萬度,爲市庫增加約71萬元收入,除大幅減少碳排,也能兼顧環保與綠能。

環保局指出,由於臺灣地小人稠,可利用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的土地並不多,因此規畫將已完成覆育且閒置的掩埋場土地設置太陽光電設備,可解決用地取得困難問題,兼顧環保與綠能發展,還能賦予掩埋場新生命。目前大社掩埋場及旗山掩埋場部分閒置土地範圍已完成太陽光電標租設置,截至今年2月底止,二場今年已發電30萬度。

環保局長張瑞琿說明,大社一期掩埋場於覆育完成後,現行場地除作爲廚餘堆肥場使用,更結合剩餘閒置空間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備。旗山掩埋場在覆育綠化完工後,已於2021年完成建置3906片太陽能光電面板之旗山綠能之丘,去年發電量可提供約534戶1年的民生用電。

張瑞琿表示,大社、旗山「綠能之丘」二者系統容量共設置1642.04瓩,發電量達192萬度,爲市庫增加約71萬元的收入,可減少約977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減少711公噸發電燃煤量,相當於少砍9萬8765棵。環保局將持續活化垃圾掩埋場閒置土地,設置無污染的太陽能光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