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推動永續發展 掩埋場化身遊憩園區、廚餘變有機肥

雲林縣推動永續發展,虎尾鎮掩埋場化身遊憩園區。(張朝欣攝)

雲林縣推動永續發展,回收廚餘製成有機肥。(張朝欣攝)

雲林縣政府2日於虎尾鎮北溪裡活動中心舉行「Bi-Lai共融園區」與「雲溉肥」說明會,「Bi-Lai共融園區」由虎尾鎮衛生掩埋場改建,將打造成爲充滿特色的休閒遊憩園區。「雲溉肥」則是以廚餘製成的有機肥,可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符合歐盟綠色新政「循環經濟」理念,也是雲林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之一。

虎尾鎮位於雲林縣中間位置,擁有2個高速公路交流道及高鐵車站,交通便捷,深具經濟及觀光潛力,縣府因此規畫將鎮內衛生掩埋場打造成爲戶外休閒遊憩園區「Bi-Lai共融園區」,提供民衆、旅客1處休閒育樂、環境教育好去處。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Bi-Lai共融園區」透過綠化及景觀工程改善掩埋場環境後,以永續、童趣及生態爲設計理念,在掩埋區主空間設置遊戲沙坑與滑草區,周邊有廢棄物再利用的裝置藝術,另有休憩乘涼區域,可欣賞多層次植栽生態、漫步花海,營造雲林賞花打卡新景點。

張麗善說,未來將藉由專業團隊的創意發想,以當地社區人文景觀特色爲主題,因地制宜進行復育工程,讓「Bi-Lai共融園區」達到環境教育寓教於樂的目標,以及永續環境教育的功能,成爲重建衛生掩埋場土地資源永續利用的典範。

「雲溉肥」方面,張麗善指出,爲防堵非洲豬瘟,她一上任就推出禁止廚餘養豬政策,並將廚餘製成有機質材料供社區、校園免費取用,獲得一致好評,因此進一步將有機質材料轉型成有機肥。「雲溉肥」更重要的意義是友善環境,減少使用化學肥料,把廚餘迴歸泥土,未來將以成本價回饋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