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3年爆31件虐嬰案訪視員功能遭質疑 議員曝背後原因

近年虐嬰案頻傳,高市議員白喬茵指出,高雄近3年保母不當對待高達31件,她質疑訪視員未發揮功能。(柯宗緯翻攝)

近年虐嬰案頻傳,高市議員白喬茵指出,高雄近3年保母不當對待高達31件,她質疑訪視員未發揮功能,進一步追查發現,高雄現有43名訪視員每人平均管理64位居託人員,她建議追加預算,讓個案比從1:64,下降到1:30,減少人員負擔,並檢討調薪留住人才,纔有效防止虐童悲劇。

白喬茵今(2)日質詢時指出,日前高雄又發生一起5個月大男嬰「洋洋」遭虐案,3月4日送託後,不到20天就被送到加護病房,期間3月27日訪視員纔剛訪視,難道沒發現任何異狀?訪視員有發揮功能嗎?

白喬茵表示,高雄近3年發生31件保母不當對待,誰能是那雙天使的手?阻止悲劇發生,答案就是居家訪視輔導員,但數據顯示,現有43名訪視輔導員,每人平均輔導管理64位居託人員,質疑個案比會不會太高?造成訪視員負擔過重。

白喬茵直言,訪視員低薪是「死豬仔價」,中央補助薪資34K~39K,因此流動率高,留不住人。她也建議高雄1年增加2450萬元預算,增聘49位,降低個案比爲1:30,如果可以用經費解決,阻止孩子被虐待,不讓爸媽心碎,這筆錢花得值得。

對此,社會局長謝琍琍指出,訪視員的個案比1:64是指尚未扣除未在職、沒提供服務的保母,經統計目前爲1:58,符合中央規範的1:60,薪資部分中央仍在研議調整,將積極與中央反映。

謝琍琍強調,洋洋案後,社會局內檢討瑕疵,訂出日後由社會局、委辦單位及居託中心三方一起去訪視,期能發現盲點,也加強人員訓練訪視時須加強留意哪些細節,才能掌握個案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