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剴剴案憾事 議員建議加入視訊訪視

男童剴剴被保母虐死案發生後,保母訪視制度格外受到關注,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欣儀(右)14日建議市府,除了實地訪視外應加入視訊訪視,以便即時發現問題防範憾事發生。(摘自臺北市議會網站/丁上程臺北傳真)

男童剴剴被保母虐死案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外界質疑部分原因是北市社會局未落實保母訪視制度,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欣儀14日建議,社會局除了對保母實地訪視外,應另外增加「視訊訪視」,透過視訊也可觀察小朋友神情、身體外觀有無異樣,藉此增加訪視頻率,以減少憾事發生機率。社會局長姚淑文允諾會以實地訪視爲主、視訊訪視爲輔。

王欣儀昨在議會民政部門質詢指出,在剴剴案發生後,社會局將保母面訪次數從1年4次增加爲6次,但像剴剴案等特殊個案,目前北市仍有4案,因爲父母不會帶小孩回家,所以事件發生時沒辦法即時得知小朋友狀況,市府應該要做的就是想辦法防範未然,阻止憾事再次發生。

她表示,負責訪視保母的臺北市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督導、訪視人力僅只有76人,平均每位人員需訪視與管理的保母達57人,在有限的時間與人力下,是否有可能考慮以視訊訪視增加訪視頻率,也能增加訪視強度。

王欣儀舉例說,剴剴案保母以確診新冠肺炎等緣故,將訪視時間延後,結果在訪視前的空窗期就發生憾事,因此在各種狀況導致無法直接面對面訪視時,建議在科技發達的今日可採用手機或電腦視訊訪視,至少能達到不定時的方式瞭解小朋友情況。

姚淑文迴應,目前暫不以視訊訪視爲主的原因,在於視訊視角可能不夠完整以及有時效問題,居託人員在訪視保母的工作過程當中,仍然會以實地訪視爲主,但是一些較爲臨時的狀況,導致無法實地訪視時,應該可以視訊訪視輔助,社會局已經在討論並研擬可行性,預計在6月托育制度管理委員會中討論。

社會局補充說明,依中央最新公告居託中心訪視指引,規定訪視時需親見收托兒童,提供全日托育如爲出養童每年至少訪視6次,並得視收託情形增加訪視次數,如經居託中心評估列爲加強訪視對象,得視情形增加面訪或多元訪視,例如視訊次數,至於訪視頻率及標準,會盡快與專家、學者討論後納入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