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像素=未來?2022年,iPhone終於也要上4800萬像素

2022年,蘋果打磨了近8年的1200萬像素,預計將在iPhone14 Pro發佈後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4800萬像素鏡頭。

如果將時間撥回2000年,我們能看到手機影像的崛起之路。當年9月,夏普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搭載攝像頭的手機J-SH04,它配備了一顆11萬像素的CCD鏡頭,在當時行業中轟動一時。

「夏普J-SH04」

但真正將拍照功能推向全球市場,並引起巨大反響的手機,是來自2002年的諾基亞7650,它配備的鏡頭像素數來到了30萬,儘管比夏普J-SH04的像素翻了一番,但畫質依舊很「馬賽克」,不過這也阻擋不了消費者對其的青睞。

「諾基亞7650」

「拼像素」玩法早已開啓

隨後,手機行業進入拍攝時代,各大廠商也如「開掛」般發展,手機鏡頭的像素數突飛猛進。

可以看到,手機廠商「拼像素」的玩法早在功能機時代就開始了,以夏普、三星、索尼爲代表的廠商,憑藉着在影像技術方面積累的優勢,在當年大放異彩,也給了消費者無限遐想。

「三星SCH-B600」

蘋果成「像素內卷」終結者

不過當時間來到了2010年,那個讓千萬果粉爲之瘋狂的男人帶來了一款跨時代的產品:iPhone 4,它搭載的是一顆500萬像素的鏡頭,在當時其它廠商用上了千萬像素的時候,這顆鏡頭顯得格格不入。但iPhone 4在當時卻顛覆了消費者的印象。

「iPhone 4」

iPhone 4的成像素質並不輸搭載1200萬像素攝像頭的索尼愛立信U1,原因在於,它首次搭載了一種叫背照式的傳感器。

和傳統的CMOS鏡頭不同,背照式CMOS傳感器是從背面收集光,避免了傳統的CMOS鏡頭光線容易受到微透鏡和光電二極管之間的電路和晶體管的影響,從而明顯提高感光器的感光性能。

「iPhone 4」

而iPhone 4的出現,也讓消費者更新了對手機影像的認識,即一味追求「像素數」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像素品質」也同樣重要。或許也是因爲對手機影像的思考不同,隨後蘋果便在像素數方面擠起了牙膏。

2015年,被譽爲一代神機的iPhone 6s正式發佈,它也是首款用上1200萬像素的iPhone,但或許當時大家不曾想到,直到2021年的iPhone 13系列,依舊用的是打磨多年的1200萬像素鏡頭,但弊端正在逐漸顯露。

「iPhone 13 Pro Max」

安卓陣營又「卷」起來了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卓陣營近年來正在積極擁抱高像素,當下各大安卓廠商的旗艦機,搭載5000萬像素鏡頭已然非常常見,而且6400萬、1億甚至2億像素鏡頭,都成爲了可能。

「小米CC9 Pro」

不可否認的是,像素數的提高,確實能夠極大提高影像解析力,這也是爲何同樣拍攝一張照片,擁有1億像素的手機,拍出來的畫面要比iPhone更加清晰、細節更豐富,即使將照片放大後,也同樣經得起考驗。

因此在2022年,蘋果終於也沉不住氣了,多方消息指明,將在9月發佈的iPhone 14 Pro系列,將會首次帶來4800萬像素鏡頭。

「iPhone 14 Pro渲染圖」

高像素是否意味着未來?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單像素尺寸」的概念。比如同樣是1/2英寸的傳感器,一顆4800萬像素的鏡頭,它的單像素尺寸就是0.8微米;而一顆1200萬像素的鏡頭,它的單像素尺寸則是1.6微米。

在綜合成像表現方面,孰優孰劣還不一定呢。所以也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如果iPhone 14 Pro系列要上4800萬像素鏡頭,那傳感器尺寸必然會增大。

除了像素大小,傳感器的單位像素尺寸也很重要

而除了「單像素尺寸」以外,綜合影像表現還與很多因素相關,比如廠商影像算法、處理器ISP能力等方面。先說廠商影像算法方面,目前HOVM四大國產廠商,在算法方面各有千秋,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

谷歌Pixel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索尼、谷歌這兩家廠商,前者擁有最強的手機傳感器,但成像表現一塌糊塗,究其原因就是算法跟不上。

而谷歌曾經憑藉着IMX363單攝,吊打一衆雙攝、多攝的旗艦機,「谷歌相機算法」也成爲了一個標籤,甚至不少Andriod用戶專門安裝了「谷歌相機」APP,就是爲了感受一下它的算法。

「谷歌Pixel」

處理器ISP能力,則能夠影響手機的拍照性能。舉個例子,首發搭載1億像素的小米CC9 Pro,由於處理器IPS能力一般(驍龍730G),在1億像素模式下,按下快門到實際成片的時間大約在4s,非常影響體驗。

不過目前主流的旗艦處理器(A15、驍龍8+、天璣9000、麒麟9000等),ISP能力都非常優秀,基本能做到秒出片的效果,而且不少旗艦機還用上了自研的ISP芯片,所以打算買旗艦機的同學,是無需擔心這個問題的。

「小米CC9 Pro」

總結:從目前手機行業的動作來看,高像素一定程度上確實意味着未來。但是,在提高像素的同時,傳感器尺寸、影像算法、處理器ISP能等外圍配置也應該有相應的提升,才能夠帶來更優秀的影像表現。

廠商還應注意哪些方面?

如今多數手機廠商一味地在卷影像硬件配置,但卻忽略了軟件優化部分。比如有些廠商的手機,在拍照時取景框界面與實際成片的效果相差較大,雖然在點開照片查看的那一刻,能夠給用戶帶來一定的驚喜,但我覺得「所見即所得」會更重要。

iPhone的取景框擁有所見即所得的效果

這裡就不得不吹一下iPhone,它的取景框界面和實際成片的效果基本是一致的,體驗方面會更好一些。

而且目前很多手機在拖動變焦時,畫面往往會比較卡頓,而且從主攝切換至超廣角或長焦鏡頭時,畫面白平衡可能也會發生變化,比較影響觀感。

iPhone

而目前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依舊是iPhone,拖動變焦時有着不錯的流暢度,而且鏡頭切換時白平衡變化較小。

iPhone在鏡頭一致性上做得很不錯

最後就是在鏡頭、傳感器打磨方面,目前很多廠商的旗艦機也好,中端機也好,都缺少了所謂的「傳承性」。

比如去年流行5000萬像素,那就安排,今年流行1億像素,明年流行2億像素,也準時安排上,亦或者去年流行IMX766傳感器,安排上,今年、明年流行IMX707、IMX800等傳感器,同樣也安排上。

「IMX766傳感器」

當然,這種例行升級的做法並沒有不好。只是容易出現現款傳感器還沒打磨透,又匆匆忙上新款,又要重新去打磨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用戶體驗。

相較來說,蘋果、華爲、OPPO在打磨方面則有着更深的功力。

比如iPhone,1200萬像素的鏡頭用了快8年,雖然有着「擠牙膏」的嫌疑,但其歷代旗艦的綜合影像表現,一直位於第一梯隊,也算是對8年來一直用1200萬像素鏡頭最好的詮釋了,但1200萬像素在不久後也將成爲歷史。

「iPhone 6S:蘋果首款1200萬像素手機」

華爲此前熱衷於與索尼聯合定製傳感器,比如IMX600、IMX700等傳感器,不僅用在了旗艦機上,後續還逐漸下放到了中端機上,這兩款傳感器的使用週期也是相當長了。

而且華爲也將這兩款傳感器的潛力都給最大化發揮出來了,截止目前,這兩款傳感器的用戶口碑依舊出色。

「華爲P30 Pro」

而OPPO近年來也迷上了打磨,IMX766這顆傳感器先後應用在OPPO Find X3/X5系列、Reno5/6/7/8系列超大杯等機型上,也很大程度上吃透了這顆傳感器的潛力。

那麼在下一步,OPPO可能會打磨新一款傳感器,明年的Find X6系列,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OPPO Find X5 Pro」

回看手機行業影像發展史,我們能看到很多個「首發」,首發11萬像素、100萬像素、1000萬像素......一直到如今的2億像素。

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不同廠商,對於影像的思考。「唯像素論」、「唯傳感器論」等做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全套影像配置齊發力才能帶來質的提升。那麼,這次蘋果是否準備好升級至4800萬像素了?9月我們一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