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領導者說「文學院是文創」 王泛森:爲了產值真可悲

王泛森認爲,文學院只能當文創產業,真的很可悲。(圖/視覺中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中文系碩班報名人數大幅下降、註冊率低,理工科系飽和卻不升級轉型,也凸顯現在臺灣過分強調「實用主義」的問題中研院歷史語言領域院士王泛森表示,文學院好像面臨一種「創造不了產值,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但大學的存在不是爲了產業,「這樣的概念是把大學技職化,太混淆。」

王泛森表示,許多高教領導者想到文學院出路時,總說「可以做文創」,不只濫用文創一詞,也凸顯這種「實用主義」讓文學院好像沒有產值,就失去存在的理由,「這是重大而可悲的誤解」;大學可以跟產業結合,但不是「被綁住」,使命可以有所擴增,但不是放棄自己的本質,「那就是技職化了。」

王泛森表示,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哈佛大學畢典上的致詞,提到「真正的哈佛永遠是看不見的哈佛」,大學的價值,「不是技轉的多少,不是成立幾家公司,而是思想陶冶哺育豐富多樣富有生命力理想,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大學的存在不是隻爲了「產業」或「創業創新」。

交大校長張懋中也認爲,研究型大學要以學術「引領產業」,人才培育是科大的事情產學掛鉤凸顯了臺灣無法有創新發展,是因爲「太不注重學術研究」的關係,實用主義害慘的不只是人文科系,也是理工科系;「工業早就飽和了,現在只是拖延時間而已」,大學不能跟產業完全掛鉤,「沒有最核心的東西,再實用也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