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檢討的是領導者與政府組織文化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清明連假前夕,臺灣接連發生重大不幸事故,先是2架空軍戰機失事意外,10天后又發生了臺鐵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車撞車出軌事故,造成49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的不幸慘劇。看到事故現場車體扭曲變形罹難者家屬哀嚎的新聞畫面,實讓人心痛不已。還記得去年10月底F-5E軍機失事後,飛行員朱冠甍的母親曾泣訴:「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遺憾了。」2年多前臺鐵普悠瑪列車翻覆事故的罹難者家屬董小女士也憤慨地說「不希望再有下一個滅族董家」。遺憾的是,不幸事故還是發生了。此次太魯閣號罹難者家屬痛批臺鐵改革不力,怒嗆蔡英文總統:「妳每次都聽到了,都不改進!」一語道破當前政府聽者藐藐、虛應故事的執政態度

蔡總統日前談到,臺鐵改革首要工作就是徹底解決臺鐵組織文化問題;組織文化不改變,營運模式再怎麼調整,都無法滿足社會期待。蔡總統講得頭頭是道,但該檢討組織文化的難道只有臺鐵嗎?別忘了,臺鐵是政府部門,臺鐵組織文化出問題,不也反映了政府組織文化的問題,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該檢討的其實是政府整體的組織文化。

所謂「組織文化」,係指組織成員間共同認同的信念價值觀、態度和行爲模式,它是現代組織管理學中十分重視的一項環節,與組織效能息息相關。通常良好的組織文化,有利於組織經營績效的提升;而不良的組織文化,常減損組織效能。故組織文化的良窳,往往是評量一組織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

每個組織都有其獨特的組織文化,而影響組織文化的因素,除了成員素質、內外環境和制度外,管理者領導風格言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公共治理研究中,「領導風格」被視爲是影響政府效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爲「那隻看不見的手」,纔是驅動和引導政府施政方向和效率的主要力量。

相較於馬政府「溫良恭儉讓」的柔弱領導作風,蔡政府執政5年來展現出的「傲慢、好辯、偏聽」的強勢領導風格,兩者形成強烈對比,民衆多有感受。有媒體和學者觀察到蔡英文全面執政後,政府行政專斷、立法唯諾和司法應聲的景象,警示臺灣已出現新威權主義現象,直言臺灣正走向民選皇帝的獨裁之路。

這些批評並非無據。這幾年蔡政府對異己攻擊打壓、對異議置之不理、對敏感議題支吾其詞、遇到疏失過錯推諉卸責、護主有功者官晉爵對內大搞政治文宣、對外則卑躬屈膝,此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領導風格和「政治優先」的處事態度,不僅偏離法治化透明化課責制度之政府善治道路,更造就了政治掛帥、向權力靠攏的政府組織文化。

此次臺鐵太魯閣號事故,不僅凸顯出政府內控機制失靈的問題,亦將標榜「最謙卑、最會溝通和最有決心改革」的民進黨政府打回原形,讓人民再次警覺到原來政府口口聲聲講的改革都是紙上談兵,人民的「安全正義」遠比不上「轉型正義」來得重要。不僅如此,「錯不及領導」的「首長無責任」說詞更讓人看穿行政首長對權力位置的戀棧、盡失承擔政治責任風骨

古有明訓:「上離其道,下失其事。」意指處於上位的人脫離正道,處於下位的人就會失職。此套用於今日政府治理上,講的就是正派、正直的領導風格。蓋良好的組織文化建立不易,但文化要「變質」卻很容易。常看到一些過去曾以良好組織文化爲傲的機構,換了領導人後不久就走樣了。當前政府領導者如不深刻檢討自身行爲表現,而只是「爲改變而改變」進行形式上的組織改造,則再多組織調整亦是徒勞無功,因爲失格的領導者,永遠成就不了良善的組織文化。(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