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臺灣流行文化在大陸“不香了”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5日刊登題爲《從鄧麗君到瓊瑤:臺灣失去對中國大陸文化影響力的時代》的報道,報道編譯如下:

本月早些時候,當臺灣作家瓊瑤去世的消息傳出時,瓊瑤在大陸的粉絲妮科爾·李(音)滿腦子都是小時候觀看根據瓊瑤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時的場景。

“我幾乎能背出《還珠格格》和《情深深雨濛濛》的臺詞。”30歲的妮科爾·李說,她指的是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兩部電視劇。她說:“我們這一代的大多數人都會有同樣的記憶。”

這些電視劇大受歡迎,在電視臺播出時吸引了無數大陸觀衆。

對於妮科爾·李和她這一代大陸年輕人來說,他們最早的一些文化記憶來自瓊瑤等臺灣作家、音樂人和電影製作人的作品。

因此在瓊瑤離世後,大陸媒體上有很多來自藝術家、公衆甚至官方媒體的悼念。

但近年來,臺灣流行文化一直難以吸引大陸觀衆。

分析人士說,這是海峽兩岸政治和社會變化、大陸流行文化的發展以及臺灣文化聚焦本土等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20世紀70年代末,大陸開始對外開放,臺灣藝術家的作品也進入了大陸。

臺灣歌手鄧麗君是其中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20世紀80年代,數以百萬計的大陸民衆通過臺灣的電臺和磁帶聽鄧麗君的歌曲。

當鄧麗君的歌曲在大陸通過非官方渠道傳播時,瓊瑤的言情小說以及來自香港和臺灣的武俠小說通過官方渠道進入大陸,並迅速流行起來。

臺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黃俊銘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當臺灣流行文化進入大陸時,臺灣流行文化“仍然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因此迅速吸引了觀衆。

但現在,臺灣藝術家的作品似乎不再那麼容易引起大陸公衆的共鳴。

臺灣清華大學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這種文化影響力的衰落與2000年左右臺灣流行文化中出現的所謂“本土”趨勢有關,當時有“臺獨”傾向的民進黨上臺。

大陸的流行文化市場也在過去20年中不斷擴大,吸引臺灣演員和歌手在大陸發展自己的事業。(編譯/胡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