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火雞餐藏癌危機 3去新主張「腸」保健康

感恩節餐常見到火雞。(美聯社)

每年11月第4個週四是感恩節,少不了烤火雞或燒烤類食物,但佳餚潛藏腸癌危機,國健署傳授「去肉皮、去肥油、去焦黑」等大餐健康新主張,「腸」保健康,安心享用美食。

一年一度感恩節將至,中西文化逐漸融合,許多臺灣民衆開始同步慶祝感恩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今天透過新聞稿提醒,謹守「去肉皮、去肥油、去焦黑」、「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等健原則,民衆多用當季新鮮食材,遠離腸癌風險。

感恩節大餐新主張並不困難,國健署呼籲,民衆在享用烤火雞等燒烤類食物時,高溫燒烤肉片,烹調過程會形成致癌物質,附在食物表面,若燒烤食物表面有焦黑現象,建議切除或不食用;儘可能少吃肉類的皮,儘可能以瘦肉爲主,減少食用肥肉比例,降低熱量攝取。

另外,國健署也建議餐桌上少食用豬、羊、牛等紅肉,減少罹患大腸癌風險;烹調以食物原味鮮甜爲主,避免添加過多醬料,或自制較無負擔醬料,降低鈉攝取,呼籲選用含有較高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保護心血管的植物油,但要避免高溫烹煮,導致油脂變性。

想減少肉類或主食類攝取量,國健署提出可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蔬果,不僅能吸收維生素、礦物質等,透過膳食纖維可增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多喝水取代含糖飲料,減少熱量攝取、避免血液太黏稠,同時也能促進腸胃蠕動;建議茶餘飯後可散步,多運動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

大腸癌新診斷個案超過1.6萬人,不僅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更是每年奪6000人寶貴性命,臺灣民衆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或肥胖等因素,加上沒有定期篩檢,都造成大腸癌快速攀升;國健署表示,除了維持健康生活習慣,50至74歲民衆可善用每2年1次公費糞便潛血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