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的計分規則 焦慮的中國家長 卷完文化卷體育

焦慮的中國家長,卷完文化卷體育。身陷課業重壓的大陸中小學生,如今正在被家長拉出去惡補體育。跑步、拉伸、跳遠,忙得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9月,大陸一些城市的中小學體測逐漸開始。最近幾年,體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爲體育成績成爲中考分數的重要組成一部分。據「穀雨數據-騰訊新聞」報導,隨着權重提升、標準提高、計分規則變複雜,身陷課業重壓的中小學生,如今正在被家長拉出去惡補體育。跑步、拉伸、跳遠,忙得很。

小城家長竭盡全力,中產家庭另闢蹊徑。市面上甚至出現「體育課外賣」,教練帶着器材,上門帶孩子鍛鍊。頗受家長追捧。體育成績,正在成爲一個新的教育角力場。

體育分數,從中小學捲到幼兒園

體測分數在中學入學考試總分的佔比,在逐年擴大。2020年10月,大陸教育部政策預告,將全面鼓勵中考體育達到和語文、數學、外語同分值水平,同時研究高考(大學聯考)中計入體育分數的可行性。

2021年起,大陸各地體育分值改進實施方案發布,鄭州、江蘇等多地,計劃將中考體育分值權重拉至中考總分10%以上。截至2024年,實施過程性體育考覈計入中考分數的主要城市已有半數。其中,鄭州市中考將體測分數擡升至100分,而中考總分爲730分,佔比已達14%。此外,西安、濟南等地,體測分數佔中考比例也近10%。

補教行業的元氣尚在恢復,而體育培訓公司如雨後春筍。2021年央視報導:「雙減」政策推行一年後,體育類培訓企業增加近一倍。同時,這刺激了初中升高中的家長神經。問及是否有必要讓孩子去體育考試培訓班,超八成受訪家長說:有必要。

因爲,現在的考覈項目,比過去也變複雜了。你可能還記得立定跳遠、跑步、引體向上等環節。但除去一直以來不變的耐力、爆發力項目,大陸多地還開展新的考覈項目,包括游泳以及球類項目。

在成都,體測其中一項爲球類三選一:足球運球繞標誌杆;排球對牆墊球;籃球行進間運球上籃。滿分100分,除以8計入中考。這些玩法,家長不一定會。

現在的體測注重常態化和階段化。簡單來說,它不會像中考/高考一樣,一次性考試即獲得總分,而是初中三年多次計分,最好每次都不要鬆懈。

以成都市目前的中考體測政策爲例。總分60分,計入中考總分。其中有10分,是在初一、初二、初三每一年,由體育老師根據《體育與健康》學科評價考覈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分別賦予分數。

2021年12月,《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覈評價方案》發佈,四、六、八年級測試結果計入中考。小學四年級的項目包括體重指數(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坐姿體前彎,Sit And Reach)、一分鐘仰臥起坐和一分鐘跳繩。

而永不言敗的中國家長,應考準備又豈止從小學開始。比如跳繩活動,在新一代中小學家庭中興起,熱度蔓延至幼兒園。

杭州網友講述了在杭某精品幼兒園的「體育盛況」:「大班搞的跳繩比賽,冠軍娃已經達到30秒119個水平。很多娃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已經練過跳繩了。我估計,我們這屆娃入學一年級的時候,最低水平都要1分鐘130個。」

每日體育打卡也不能少。除了書面作業,如今的小學,總是需要家長上傳體育鍛煉影音。結束一天工作的家長,和結束一天課程的孩子一起,回家都是手忙腳亂。

臨陣惡補體測,中國家長拼了

中國青少年的體質水平,整體下降過很多年。從1985年到2010年,歷次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記錄了中國青少年體質(身體形態、生理功能與身體素質)多個指標的持續下降。儘管生活條件好轉、營養豐富,但由於中小學課業繁重,車接車送,困在補課裡的孩子連動彈都很少,更不用說穩定的鍛鍊習慣。

近十年情況有所好轉,但指標也是有跌有升。根據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學者完成的一項研究,從2014年到2019年,中國學生柔韌性好轉,坐位體前屈表現更好。但往返跑耐力下滑,且跳遠能力持續減弱。

每到體測節點,爲了臨陣提升分數,家長們方法百出。

「體測鞋」這幾年大火。一些常規運動鞋,一傳十,十傳百,搖身一變,打上了「中考體測必買」標籤。不知名運動品牌出品的鞋子,甚至可以靠着宣稱「特殊體測應考設計」,在內部團購中賣出上千元。

「跟孩子之前的運動鞋沒啥區別。但班上同學們都買,考試時都穿上了,齊刷刷的。你不買,孩子心理壓力就大,說要自卑了。」已經此一役的家長王釗回憶道:「結果,考完就放那了,也不穿。還不如我們當年的解放鞋。」

物理加持,家長們還挖掘了「生理外掛」。「紅牛」運動飲料已是落伍選擇,一種「氮泵」補充劑在中考體測圈中悄悄流行,通過攝入大量咖啡因與能量物質,力圖提升運動表現。

但效果在社交媒體上頗有爭議——中小學生髮育尚未完全,能量物質瞬時攝入過多,導致考試時時心慌、流鼻血的現象也不在少數。

又或者,就老老實實陪着孩子鍛鍊。早點起牀拉出去晨跑,下班回來還要帶着練習跳繩。實在不擅長運動的家長,還在網上給孩子預訂體考針對性課程,難以從白領上掙到錢的教練們,如今有了新的盈利機會。

談及給孩子報名體育興趣班,家長們坦言,堂而皇之的緣由,當然考慮到有利於孩子的身體,但相伴隨的原因,還考慮到可以「提高體育成績,增加孩子的競爭力」,他們擔憂:一項落伍了,可能就是木桶效應,讓孩子步步皆輸。

總之,要麼費錢,要麼費力。想要中考不落後,80後家長,難逃一劫。

用體質來競爭,發達地區甩開小城市

體育能力的競爭,已經在一線城市初見端倪。2021年中考體測方案改革後,深圳中考評分標準爲全國之最。「最」的並非是項目數量和計分權重,而是每個考覈的滿分標準。

例如男生1000公尺,大陸國家建議的初中滿分標準爲3分40秒(220秒),深圳修改至3分21秒(201秒),還設置2分53秒的附加分標準。這一成績已接近二級運動員水平。而同期北京,滿分標準僅爲4分5秒(245秒,2024年施行)。

立定跳遠,多地男生標準在2米5左右,而深圳拔高至2.75米才爲滿分。這些要求,直接拉動了當地對於體育訓練的重視。大灣區小孩子,尚在幼兒園大班的年紀,就開始在深圳灣跑步了。

長期以來,在體測表現上,大陸東部地區的確勝於西部地區。一分鐘仰臥起坐,華東地區女生均值爲31.4,西部爲25.9,差距明顯。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和短跑表現也是如此。這也體現爲城鄉差距:儘管鄉鎮孩子天然有更多的勞動機會,但面對大城市的裝備與營養配比,長線比較還是落後。

因此,要麼像深圳一樣,大力拔高整體體測水平。要麼如同北京、南京等地,設置相對寬鬆的考覈標準,讓更多學生得到滿分,但體育作爲競爭的邏輯是未變的——體測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把體育作爲特長、作爲求學手段、甚至作爲「鄙視鏈」的區隔,讓自家孩子與別家拉開差距。

就像一些孩子可以練習馬術、擊劍、橄欖球,最好讓專業教練帶着玩,最好再申請一個運動員認證,而這樣的故事,在頂尖院校的本科申請中,還真的作用。這也是爲什麼年長的人,都會懷念在田園壩子裡敞開玩耍的快樂,因爲現在的體育鍛煉,很難排除功利性。

成年人用運動記錄軌跡地圖和身體數據,中學孩子困在分數績效裡。利於身體健康,毋庸置疑。但心無牽掛的運動,人們現已難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