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滿月大潮…旗津易淹水 市府砸錢改善

高雄旗津飽受大潮淹水之苦,每年夏天幾乎都會出現「晴天淹水」。圖爲去年淹水情形。圖/高市議員簡煥宗提供

高雄市旗津區每逢滿月容易因大潮淹水,居民不堪其擾,市議員昨質詢說,農曆5至9月大潮,海水常漫過堤岸,若再遇30毫米以上時雨量的大雨,水一定從水溝蓋冒出,造成旗後市場、大關路一帶海水倒灌淹水,即使大晴天也會淹水,要求市府設法改善,解決淹水之苦;水利局表示,已加高、加長堤防及佈設抽水機;高市長陳其邁說,已編列5700萬元預算分2期改善,希望把災害減到最低。

水利局表示,「旗津區大潮積水改善計劃」第一期已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覈定,經費5700萬元,在廟前路、大關路30巷、發祥街(一標),及慶富造船廠旁、上竹漁港(二標),進行防潮閘門、抽水機組及堤岸加高等改善,預計12月完工。第二期計劃預計5月底前提報國土署,爭取補助經費。

水利局蔡長展表示,臺灣20年來平均海平面上升4.3公分,去年漲潮是最高的一次,過去做的牆擋不住水還是淹過來,已將牆加高再加長,市場堤防也加強。只要用堤防把水擋在外面,再將水抽出去,情況應會改善。

市議員李喬如表示,很多鄉親想問,這筆錢花下去還會不會淹水?人爲改善有沒有辦法阻擋大自然變化?如果人力無法改變大自然變遷的殘酷事實,市府要跟民衆說清楚,以免引發民怨。

陳其邁迴應,旗津因地形原因加上極端氣候,只要大潮就會積淹水,擔心大潮又遇豪雨或颱風。作爲韌性城市,應能因應各種不同條件,將災害降至最低,除後續改善工程,也會進行不同情境模擬,盼大幅減低災損。

陳姓居民表示,旗津只要夏天遇大潮幾乎淹水,這幾年因全球暖化有愈來愈嚴重趨勢。居民都知道現在氣候狀況,淹水已不可能防治,只希望儘量縮短淹水時間、降低淹水高度,減少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