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逢大潮就淹水 邁允5700萬改善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會投入5700萬元預算,希望解決旗津每到大潮積淹水現象。(柯宗緯攝)

去年夏天受到年度大潮影響,高雄市旗津地區再度積淹水。(本報資料照片)

高市議員李喬如16日指出,高雄旗津每逢滿月常因大潮海水倒灌,大太陽沒下雨也會積淹水,地方飽受困擾,質疑市府治水成效。(柯宗緯攝)

高雄旗津每逢滿月常因大潮海水倒灌,即便大太陽、沒下雨也易積淹水,讓地方飽受困擾。高市議員李喬如16日質疑市府治水成效,更不滿水利局長蔡長展回答模棱兩可,怒嗆「再淹水就抓你去吸(水)」。市長陳其邁強調,將投入5700萬元預算,希望將災害減到最低。

李喬如昨質詢時指出,旗津區廟前路、大關路一帶,只要遇到滿月漲潮,尤其是農曆5月到9月,水就會漫過堤岸,若又碰到颱風來臨,海水便會溢到路上;而去年月亮最靠近地球,引力大、潮高增加,淹水更嚴重,就連大太陽也淹水。

李喬如表示,市府提出大潮積水改善計劃,直問水利局長蔡長展「能保證不再淹水嗎?」蔡長展說,「應該是會改善」,李喬如回嗆,要解決到什麼程度?「模棱兩可,人民不能接受」。

蔡長展改口稱,會改善到大潮的時候不會淹水。李喬如則怒嗆,「如果再淹水,就抓你來吸(水)」,她是完美主義者,如果治水沒達到100%,已經8連霸議員的她還要繼續選,爲民服務解決問題。

陳其邁指出,旗津50多年來在大潮時,因地形原因常發生積淹水狀況,現在則是因極端氣候因素,海平面上升。針對旗津淹水改善計劃,總共將投入5700萬元預算,希望解決旗津每到大潮積淹水現象。

陳其邁說,高雄作爲一個韌性城市,要因應各種不同條件,但比較擔心的是,如遇大潮加上大雨或颱風,會需要投注更多預算來進行後續改善工程,「我們也做了不同情境模擬,希望把災損減到最低」。

水利局補充,已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覈定改善計劃第1期,將分2標辦理廟前路、大關路30巷、慶富造船廠旁等地,進行防潮閘門、抽水機組及堤岸加高。順利的話,第1、2標同時於今年6月底動工,12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