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學 分享愛 「路加人文雅集」2月7日謝師宴

「路加人文雅集謝師宴大合照 (圖/「路加人文雅集」提供)

右起陳若曦、林文義。後右起劉正偉管管。(圖/劉正偉提供)

第52場「路家人文雅集」林文義主講後即移師謝師宴(學敏攝影)

右起李子恆、黃克全、王學敏、侯榮惠、鍾永和、遊常山李宏政楊樹清。(圖/楊樹清提供)

全球疫情持續,作家黃克全與王學敏文學夫妻倆於2020年2月16日起開辦 「路加人文雅集」微型文學沙龍。仿效吳爾芙的「布魯姆斯伯裡沙龍Bloomsbury Group」。每週每場邀請一位主講老師分享其文學心得或經驗,並邀請三、五位文友與會(原則上是5--7人)。開場先由王學敏獻聖詩一首,讀一段路加福音因路加是醫生,讀路加福音,期能建立心靈及精神防線。並禱告求主讓疫情遠離,讓世人平安喜樂。接下來便是文學分享時間。

一年期52周,本雅集共舉辦52場,最後一場已於2月7日圓滿完成。當天即訂在「藝集生活餐廳,舉辦「路加人文雅集」謝師宴。

「路加人文雅集」曾經邀請擔任文學時間主講人(按場次排列)計有:王學敏、落蒂、黃克全、劉正偉、遊常山、朱介英林煥彰、、汪士淳翁林澄陳慶瀚蕭蕭、李宏政、李瑞騰張璉白靈、、陳若曦、宋玉澄(宋瀟波)、方梓、管管、嚮明、張啓疆鍾文音、歐團圓、李進文凌拂夏婉雲、李子恆、張默楊照吳彩娟(Lilia Wu)、林央敏詹明儒呂健吉、張國立、韓良憶、林文義,近40位文壇名家(有幾位一人主講數場)。

楊樹清、黃克全、王學敏。(圖/劉正偉攝影)

「路加人文雅集」在「藝集生活」餐廳舉辦的謝師宴,邀請得空參加的主講老師和多位扶持委員一起歡聚。當晚謝師宴由王學敏擔任主持人。她開場先獻聖詩歌「榮耀讚美歸主」、講路加福音8-10節失錢的比喻,禱告祈福。介紹與會文友、嘉賓,在介紹到幾位資深國寶級作家如「創世紀詩刊」創辦元老張默老師、「藍星」元老向明老師、管管老師時,王學敏忽然背誦起三位老師的名詩作:〈神秘之在〉、〈井〉、〈扇〉,三位老師既驚訝又高興。

大家舉杯慶賀「路加人文雅集」一年份52場次圓滿完成。現場提供的高粱酒是黃克全帶來的金門縣政顧問贈酒、重陽敬老酒(陳高),茶品是王學敏珍藏的陳年普洱茶,餐廳服務人員一一上餐點,王學敏邀請朱介英、林文義、落蒂(楊顯榮)、張璉、夏婉雲、李子恆先後上場演唱老歌張默贈黃克全和王學敏書畫墨寶、白靈、夏婉雲夫妻也贈書多冊、嚮明贈與黃克全一本絕版的詩集《雨天書》(民國48年版)、一本民國71年版的《大地文學》(書中收錄黃克全的評論〈張愛玲《秧歌》裡虛實互見的筆法〉)。《WAVE生活潮藝文志》總編輯朱介英贈這本優質雜誌給在場文友、劉正偉則贈《臺客詩刊》。

李進文、林煥彰、張啓疆等文友。(圖/劉正偉攝影)

嚮明、張默、管管、林文義。(圖/王學敏攝影)

帶給與會文友大驚喜的晚會高潮是管管和嚮明兩人唱起京劇〈捉放曹〉,嚮明老師在衆人力拱下,又唱了古典版〈虞美人〉,全場歡呼、讚歎聲連連。張璉隨即也上場表演了現代版的〈虞美人〉,同樣熱烈的掌聲不斷。

張默也吟誦一闕古詩詞,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贏得滿堂彩。

管管接着被拱上場唱了小曲兒〈繡荷包〉,學敏一旁嬉鬧伴唱。,惹得大夥兒開懷大笑。在場文友直說今天來參加這場文壇盛會,實在太難得、太開心了。

朱介英爲了這場〈路加人文雅集〉謝師宴,帶了電吉他譜架和專業麥克風,下午先到餐廳看場地,他對〈路加人文雅集〉的及熱情支持友誼,盛情感人。晚宴上他自彈自唱的第一首歌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引起年長老師們很大的共鳴。接着彈唱流行老歌〈午夜香吻〉時,張默老師與王學敏翩然起舞,衆人陶醉在朱界應優美的樂聲中和張默與王學敏的舞影裡。落蒂接着也上場和王學敏共舞一曲。

朱介英繼續演唱多首好歌,〈長藤掛銅鈴〉.......。

林文義獻唱〈再會呀港都〉,之後唱〈蘇州河邊〉,邀王學敏一旁爲他伴唱。

落蒂帶來一曲民國初年老歌〈初戀女〉,詩人歌藝果然不凡。

李子恆和張璉、夏婉雲兩位老師,三人合唱李子恆的民歌成名曲秋蟬〉。

李子恆和王學敏,一位是金門人、一位是金門媳婦,兩人合唱李子恆創作的〈番薯情〉。

節目接近尾聲,與會文友把握最後機會,再喝幾杯,依依不捨互道珍重再見。嚮明、張默、管管、陳若曦、洪惟助等幾位資深國寶級作家,王學敏早做了穩妥的接送安排,由熟識的計程車司機先生護送他們回家。

遊常山稱讚:今晚的聚會冠蓋雲集,是臺灣文壇重要作家及學者的大會串。 蕭蕭說:很高興在「路加人文雅集」的聚會中,讓他與50年不見的學長洪惟助喜相逢。林文義與宋蕭波也是40年久別重逢。

落蒂誇讚:他參加了一場最高水平、最愉快的盛會,許多好久不見的好友相談甚歡!謝謝學敏精彩主持,見識到她比任何職業名主持還要棒!還要有才華!大家都享受到一個十分難忘的夜晚!

張璉則說:「路加人文雅集」一年52集,週週持續,無一缺席,敬佩敬佩!祝願這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新里程的開始!

前左起張默、嚮明、陳若曦、落蒂、管管。後左起宋瀟波、李梅壢。(圖/王學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