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LCD玻璃再利用 可吸附電鍍廢水中重金屬

行政院環保署經濟工業局和工研院攜手,共同開發出新技術,將廢棄的LCD玻璃變身爲奈米孔洞材料,可以吸附金屬,成爲電鍍製程廢水處理的重要材料。27日在彰濱工業區服務中心舉行成果發表會。(工研院提供/謝瓊雲彰化傳真)

廢LCD玻璃轉化成吸附電鍍廢水重金屬的技術製程,經環保署與工研院攜手在彰濱工業區進行長達一年的測試驗證,可從製程廢水中回收30%的潔淨水再循環使用、更可減少三分之一的重金屬污泥,若以每日50噸廢水估算,每年省下近千萬元的水處理費用。(謝瓊雲攝)

廢LCD玻璃轉化成吸附電鍍廢水重金屬的技術製程,經環保署與工研院攜手在彰濱工業區進行長達一年的測試驗證,可從製程廢水中回收30%的潔淨水再循環使用。(謝瓊雲攝)

廢棄液晶熒幕回收製程純熟,除液晶可吸取出重新純化還原再製,剩餘硬度、高熔點的廢玻璃,經轉化後變成可重複使用的奈米孔洞材料,潔白的玻璃碎粒吸附不同重金屬後會轉化不同顏色,而重金屬脫附出來又變成可轉賣回收的有價金屬。(工研院提供/謝瓊雲彰化傳真)

廢棄液晶熒幕回收製程純熟,除液晶可吸取出重新純化還原再製,剩餘高硬度、高熔點的廢玻璃,經轉化後變成可重複使用的奈米孔洞材料,潔白的玻璃碎粒吸附不同重金屬後會轉化不同顏色,而重金屬脫附出來又變成可轉賣回收的有價金屬。(工研院提供/謝瓊雲彰化傳真)

廢棄LCD液晶玻璃華麗變身。環保署、經濟部工業局與工研院攜手研究開發出新技術,可將廢棄的玻璃經改質熱處理後,成爲具有吸附各種重金屬的過濾材料,每年將可爲電鍍業者節省近1/3、約數千萬元的廢水處理費用。

近日水情吃緊,水資源如何充分回收再利用成爲產業關注議題,加上電鍍業廢水污染問題嚴峻,環保署與工研院開發廢液晶顯示器(LCD)玻璃高值再利用技術,將廢棄的LCD玻璃熱處理轉化爲奈米孔洞材料,用以吸附電鍍廢水中的各種重金屬。

全臺每年約產生8000公噸廢棄LCD,其中的液晶回收純化再利用製程技術純熟,已經成功由工研院技轉羣創光電使用;而剩下的LCD玻璃,因爲硬度、熔點比普通玻璃高,無法回收,過去多隻能採取物理處理或掩埋,現在透過新開發的改質、熱處理技術,在LCD玻璃製造奈米孔洞,成爲電鍍製程中廢水處理的重要材料。

工研院人員說明,電鍍製程水中金屬會吸附停留在「LCD玻璃奈米孔洞材料」中,循環後留出潔淨的水,可回到製程中重複利用。飽和後的吸附材料,除可再轉作其他應用,也可將金屬脫附出來再利用。

由於鹿港彰濱、頂番婆地區正逐步發展五金田園聚落,經研究人員實際在彰濱工業區電鍍廠、服務中心金屬表面處理專區廢水前處理廠,進行長達一年的測試驗證,每日可處理50公噸電鍍廢水,處理過程不需額外添加藥劑,減少產生重金屬污泥,因而每公噸水處理成本可從120元減至80元;而安裝1套吸附系統模組費用約爲80萬元。

環保署表示,若以每年100萬公噸製程水估算,將可省下4000萬元處理費用,每年更可創造30萬公噸水資源循環使用,減少1/3重金屬污泥的產生,預估將可開拓1.2億元以上的循環經濟產值